[1] |
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A/OL].(2019-06-26) [2023-08-07]. 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6/26/content_5403497.htm.
|
[2] |
周睿, 钟林生, 刘家明, 等. 中国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方法研究——以自然保护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16, 38(4):577-587.
doi: 10.18402/resci.2016.04.01
|
[3] |
王琦, 王辉, 虞虎. 制度空间视角下自然保护地与人类活动的冲突与协调——以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22, 44(10):2125-2136.
doi: 10.18402/resci.2022.10.14
|
[4] |
李佳芯, 吴承照, 陶聪. 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空间耦合分析方法研究——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 中国园林, 2022, 38(5):74-79.
|
[5] |
陈东军, 虞虎, 钟林生, 等. 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区域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神农架林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23, 45(2):417-427.
doi: 10.18402/resci.2023.02.14
|
[6] |
于超月, 高阳, 王晨旭, 等. 人地耦合视角下中国自然保护地有效性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41(11):2178-2190.
doi: 10.18306/dlkxjz.2022.11.015
|
[7] |
陶广杰, 潘善斌. 自然保护地原住居民权益保护问题探究[J]. 林业调查规划, 2021, 46(5):45-50.
|
[8] |
冯莉婷. 通过社区共管实现自然保护地原住居民权益保障的制度构建[J]. 世界环境, 2021(5):88-89.
|
[9] |
王慧慧, 曾维华, 马冰然, 等. 保护地生态承载力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以黄河源区玛多县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21, 41(3):1300-1310.
|
[10] |
刘孟浩, 席建超, 陈思宏. 多类型保护地生态承载力核算模型及应用[J]. 生态学报, 2020, 40(14):4794-4802.
|
[11] |
智尹, 张育庆, 王垚. 自然保护地生态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以大连金石滩为例[J]. 生态学报, 2021, 41(12):4676-4684.
|
[12] |
李鹏, 李晨阳, 沈梦婷, 等. 自然保护地旅游承载力多情景核算——以云南泸沽湖为例[J]. 资源科学, 2022, 44(3):620-633.
doi: 10.18402/resci.2022.03.15
|
[13] |
李群绩, 王灵恩. 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和协调路径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12):2105-2117.
doi: 10.18306/dlkxjz.2020.12.012
|
[14] |
徐冬平, 李泉, 刘楠, 等. 基于乡村聚落特征的秦巴山区自然保护地分类研究——以汉中市为例[J/OL].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10 [2023-08-1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294.N.20230112.1635.006.html.
|
[15] |
于涵, 陈战是, 李泽, 等.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问题探讨[J]. 中国园林, 2021, 37(1):85-88.
|
[16] |
雷会霞, 敬博, 朱依平. 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秦巴山脉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1):96-110.
|
[17] |
康渊, 王军. 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共生模式研究——以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中国园林, 2019, 35(9):83-88.
|
[18] |
刘超. 自然保护地公益治理机制研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 31(1):192-200.
|
[19] |
刘慧慧, 胡国铮, 干珠扎布, 等.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不同生长期干旱的响应机制[J/OL]. 生态学报, 2023(16):1-12 [2023-08-2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031.Q.20230605.2245.005.html.
|
[20] |
王生鑫, 闫文晶, 张海涛, 等. 三种插值方法在降水等值线绘制中的对比分析[J]. 水文, 2023, 43(4):21-26.
|
[21] |
饶品样, 耿亚新, 张雅. 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生计适应性选择的影响:基于“生态依赖—生计福祉”的响应模式[J]. 中国软科学, 2023(5):64-76.
|
[22] |
郭文芳, 李鑫, 陈艳梅, 等. 太行山坡地不同管理措施植被—土壤系统耦合关系[J]. 生态学报, 2023, 43(15):6170-6181.
|
[23] |
宋沛林, 解吉波, 杨腾飞, 等.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区域环境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探究——以定安县为例[J]. 测绘通报, 2023(7):18-24.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195
|
[24] |
周雅萍, 赵先超. 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OL]. 农业工程学报:1-11 [2023-09-1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047.S.20230726.0911.008.htm.
|
[25] |
苏星.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建模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2, 47(8):170-174.
|
[26] |
李振民, 石磊. 湖南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演化[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3, 43(7):201-214.
|
[27] |
张爱平, 张姣姣, 张永勋.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的耦合协调研究——以哈尼梯田为例[J]. 旅游科学, 2020, 34(3):1-18.
|
[28] |
李中杰, 李亚丽, 汪艳如, 等.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为例[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2, 12(6):2132-2139.
|
[29] |
孙斌, 徐渭, 薛建春, 等. 黄河流域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研究[J]. 人民黄河, 2022, 44(6):1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