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延龙, 张敏, 于永波.森林可燃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华大学学报, 2004, 5(3):264-269. [2] 牛树奎, 张永贺, 段兆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草本可燃物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22(4):52-55. [3] 李世友, 金贵军, 周全, 等.3种针叶树种树皮的抗火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 2006, 26(4):6-9. [4] 李世友, 李小宁, 李生红, 等.3种树皮的阻燃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 24(2):192-197. [5] 李世友, 马长乐, 袁俊杰, 等.昆明地区4种外来植物对火的生态适应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0(2):268-274. [6] 薛煜, 王会岩, 张世萍, 等.落叶松人工林内可燃物载量、含水率与森林燃烧性关系的研究[J].森林防火, 1996(4):21-23. [7] 居恩德.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J].森林防火,1993(1):17-21. [8] 张国防, 林文革, 花昆福, 等.杉木人工林地表易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0, 20(1):76-78. [9] 覃先林, 张子辉, 易浩若, 等.一种预测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方法[J], 火灾科学, 2001, 10(3):159-165. [10] 王瑞军, 于建军, 郑春艳.森林可燃物含水率预测及燃烧性等级划分[J].森林防火, 1997(2):16-17. [11] 张思玉, 蔡金榜, 陈细目.杉木幼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对主要火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型[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23(4):439-444. [12] 王慕莲, 陈先刚, 傅美芬, 等.森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条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0, 10(1):11-20. [13] 田年军, 宋卫东, 赵义发, 等.长白山区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分布规律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 1997 (3):5-10. [14] 赵品福, 郭文扬.用枯落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模式作森林火险预报[J].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2, 9(1):92-95. [15] 郭平, 唐春莉, 李军, 等.四种草本植物可燃物含水率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J].草地学报, 2003, 11(3):251-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