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柴恒忠,张树青.试论森林资产及其管理[J].林业经济,1990(4):6-10. [2]钱阔.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林业经济,1993(2):22-28. [3]魏远竹,任恒祺,张春霞.关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1(10):22-26. [4]彭道黎.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J].世界林业研究,1996(4):47-53. [5]林业部财务司.关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设想和试点安排[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5(7):11-13. [6]李慧娟,张元教,唐德善.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7):91-94. [7]魏远竹.森林资源资产浅析[J].绿色财会,2006(3):13-15. [8]康炜,邢恩琦.浅谈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8):42. [9]郝焰平,陈龙勇,陶晓.浅谈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5):304-306. [10]张蕾.建立森林资产制度的构想[J].管理世界,1988(6):169-175. [11]丁立新.适应林业发展新战略 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1(2):18-22. [12]魏远竹,任恒祺,张春霞.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1,21(4):197-201. [13]李保杰,高日,高尚仁.国营林场产权制度改革探讨——以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云西林场为例[J].陕西林业科技,2007(4):158-159. [14]蔡振坤.转换观念 促进林业资源、经济双增长──福建国营长泰岩溪林场资产化经营管理调查报告[J].林业经济问题,1995(3):40-43. [15]王妹,张智光.林纸一体化企业的资源-环境核算研究:(Ⅰ)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2):125-128.[16]刘元直,刘建秋.森林使用权证交易制度下的森林财富[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5):107-109. [17]崔讯.积极推进陕西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J].林业资源管理,1996(6):19-20. [18]宋晓梅,刘士磊,潘焕学.国外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3,26(3):1-5. [19]马爱国.我国森林资源产权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2):44-49. [20]陈平留,刘健,郑德祥.福建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2001(21):133-140. [21]潘焕学,秦涛,张元.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06(5):15-18. [22]刘士磊,潘焕学.我国森林资源证券化可行性研究——基于A’WOT分析[J].林业经济,2012(8):108-111. [23]蔡静峰.我国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24]中山哲之助.森林公益效能的计量与评价[J].国外林业,1987(1):25-27. [25]张嘉宾.关于估价森林多功能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探讨[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2(3):5-18. [26]翟中齐,徐智.评价农田防护林经济效果的方法[J].农业经济问题,1982(8):26-32. [27]陈太山,任恒祺,张同荣.防护林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的探讨[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2):36-48. [28]陈太山,任恒祺,张同荣,等.三北防护林经济效果研究[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5(1):1-18. [29]李周,徐智.森林社会效益研究综述[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4):31-40. [30]李周,徐智.森林效益货币计量的实质、意义和原则[J].林业经济,1984(3):46-52. [31]李金昌.资源核算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32]罗江滨.总结经验 深化改革 努力开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在森林资源管理资产化管理改革阶段总结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1(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