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海奎, 雷渊才 . 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评估[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28.
|
[2] |
李海奎, 雷渊才, 曾伟生 .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J]. 林业科学, 2011,47(7):7-12.
doi: 10.11707/j.1001-7488.20110702
|
[3] |
徐新良, 曹明奎, 李克让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7,26(6):1-10.
doi: 10.11820/dlkxjz.2007.06.001
|
[4] |
杨洪晓, 吴波, 张金屯 , 等. 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41(2):172.
|
[5] |
Brown S, Lugo A E . Biomass of tropical forests:a new estimate based on forest volumes[J]. Science, 1984,223:1290-1293.
doi: 10.1126/science.223.4642.1290
pmid: 17759366
|
[6] |
Fang J Y, Liu G H, Xu S L . Forest biomass of China:an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biomass volume relationship[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998,8:1084-1091.
|
[7] |
王仲锋, 冯仲科 . 样地林木生物量精度评定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27(S2):173-176.
|
[8] |
邓蕾, 上官周平 .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森林碳储量计量方法[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31(6):143-147.
|
[9] |
方精云, 郭兆笛, 朴世龙 , 等.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 中国科学:D辑, 2007,37(6):804-812.
|
[10] |
Fang J Y, Liu G H, Xu S L . Biomass and net produc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China[J]. Acta.Ecol.Sin., 1996,16:497-508.
|
[11] |
方精云, 陈安平, 赵淑清 , 等.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Fang等Science一文(Science,2001,292,2320-2322)的若干说明[J]. 植物生态学报, 2002,26(2):243-249.
|
[12] |
周志勇, 王襄平, 郑景明 , 等.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碳储量计算方法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0(11):139-146.
|
[13] |
刘海强 .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被数量生态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学. 2013.
|
[14] |
茹文明, 张金屯, 毕润成 , 等. 山西霍山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J]. 生态学杂志, 2005,24(10):1139-1142.
|
[15] |
方精云, 刘国华, 徐嵩龄 .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 生态学报, 1996,16(5):497-508.
|
[16] |
卢景龙, 梁守伦, 刘菊 . 山西省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估算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31):51-56.
|
[17] |
马琪, 刘康, 张慧 . 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J]. 资源科学, 2012,34(9):1781-1789.
|
[18] |
黄从德, 张健, 杨万勤 , 等. 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J]. 生态学报, 2008,28(3):966-975.
|
[19] |
王艳芳, 刘领, 李志超 , 等. 豫西黄土丘陵区洛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J]. 草业学报, 2015,24(10):1-11.
doi: 10.11686/cyxb2015078
|
[20] |
李海奎, 赵鹏祥, 雷渊才 .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乔木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的比较[J]. 林业科学, 2012,48(5):44-52.
doi: 10.11707/j.1001-7488.20120507
|
[21] |
赵敏, 周广胜 .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生物量估算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15(8):468-1472.
|
[22] |
王秀云, 孙玉军 .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08,21(5):24-29.
|
[23] |
Fang J Y, Chen A P, Peng C H , et al. Changes in forest biomass carbon storage in China between 1949 and 1998[J]. Science, 2001,292:2320-2322.
doi: 10.1126/science.1058629
pmid: 11423660
|
[24] |
俞艳霞 . 吕梁山南段森林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D]. 太原:山西大学, 2010.
|
[25] |
路秋玲, 王国兵, 杨平 , 等. 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碳库碳储量估算方法的评价[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6(5):155-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