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静漪, 魏江生, 梅周, 等. 大兴安岭中段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 2016(4):59-64.
|
[2] |
齐麟, 赵福强. 不同采伐强度对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物种空间关联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5,35(1):46-55.
doi: 10.5846/stxb201405311129
|
[3] |
周建云, 李荣, 张文辉, 等. 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J]. 林业科学, 2012,48(4):149-155.
doi: 10.11707/j.1001-7488.20120425
|
[4] |
夏富才, 赵秀海, 潘春芳, 等. 长白山白桦林空间结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31(2):407-412.
|
[5] |
张文, 高天雷. 马尾松林分直径结构研究[J]. 四川林勘设计, 2001,9(2):26-30.
|
[6] |
兰国玉, 胡跃华, 崔景云, 等.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32(2):287-298.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8.02.006
|
[7] |
Silva D.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eruvian rainforest spiders:a case study from a seasonally inundated forest along the samiria river[J]. Revue Suisse de Zoologie,vol hors serie, 1996: 597-610.
|
[8] |
Hussain M S, Sultana A, Khan J A, et al.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forest stands in kumaon himalaya,uttarakhand,india[J]. Tropical Ecology, 2008,49(2):167.
|
[9] |
邢晖, 李凤日, 贾炜玮, 等. 大兴安岭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42(6):6-10.
|
[10] |
惠刚盈. 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应用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35(4):1-8.
|
[11] |
惠刚盈, Gadow Klaus von, Albert Matthias. 角尺度—一个描述林木个体分布格局的结构参数[J]. 林业科学, 1999,35(1):37-42.
|
[12] |
惠刚盈, 胡艳波. 混交林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表达方式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1,14(1):23-27.
|
[13] |
惠刚盈, Von Klaus G, Matthias A. 一个新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大小比数[J]. 林业科学研究, 1999,12(1):1-6.
|
[14] |
赵中华, 惠刚盈, 胡艳波, 等. 基于大小比数的林分空间优势度表达方法及其应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36(1):78-82.
|
[15] |
惠刚盈, 胡艳波. 角尺度在林分空间结构调整中的应用[J].林业资源管理, 2006(2):31-35.
|
[16] |
惠刚盈, 张弓乔, 赵中华, 等. 林木分布格局多样性测度方法:以阔叶红松林为例[J]. 生物多样性, 2016,24(3):280-286.
doi: 10.17520/biods.2015237
|
[17] |
胡艳波, 惠刚盈, 戚继忠, 等. 吉林蛟河天然红松阔叶林的空间结构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03,16(5):523-530.
|
[18] |
桑卫国, 陈灵芝, 于顺利, 等. 蒙古栎红松林物种组成和结构动态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24(2):231-237.
|
[19] |
马武, 雷相东, 徐光, 等. 蒙古栎天然林单木生长模型研究—直径生长模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43(2):99-108.
|
[20] |
尤文忠, 赵刚, 张慧东, 等. 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次生林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5,35(1):56-64.
|
[21] |
张琴, 林天喜, 王贵春, 等. 红松、蒙古栎和色木槭凋落物混合分解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36(6):106-111.
|
[22] |
于顺利, 刘灿然, 马克平. 蒙古栎群落交错带(ecotone)的研究[J]. 生物多样性, 2000,8(3):277-283.
|
[23] |
杨逢建, 赵则海, 付玉杰, 等. 封山育林后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J].植物研究, 2002(4):503-507.
|
[24] |
Suh M, Lee D.K. Stand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of quercus mongolica forests in korea[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998,106(1):27-34.
doi: 10.1016/S0378-1127(97)00236-3
|
[25] |
孟成生, 汪林华, 杨新兵, 等. 冀北山地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34(6):30-35.
|
[26] |
刘凤芹, 杨新兵, 王晓燕, 等. 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蒙古栎林空间结构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10 (6):60-64.
|
[27] |
岳永杰, 余新晓, 李钢铁, 等.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蒙古栎林的空间结构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20(8):1811-1816.
|
[28] |
陈新美, 张会儒, 姜慧泉. 东北过伐林区蒙古栎林空间结构分析与评价[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30(6):20-24.
|
[29] |
Dungan J L, Perry J N, Dale M R T, et al. A balanced view of scale in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J]. Ecography, 2002,25(5):626-640.
doi: 10.1034/j.1600-0587.2002.250510.x
|
[30] |
李丽. 天然林木分布格局分析方法的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