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永良, 毛建丰, 王晓茹, 等. 同倍杂交种高山松与亲本种云南松的地理隔离研究[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1,33(3):269-274.
|
[2]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西藏森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
[3] |
代剑峰, 孟景祥, 毛建丰, 等. 油松×云南松人工杂种与亲本种在高山松生境下的苗期指标对比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36(1):8-14.
|
[4] |
陈端. 西藏更张沟高山松的天然更新[J].林业科学, 1991(4):465-469.
|
[5] |
张昆林, 钟蓉军. 地形条件对高山松天然更新和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 2000(1):22-23.
|
[6] |
卢杰, 李照青, 唐晓琴, 等. 藏东南高山松天然林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特征(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18(7):1248-1254.
|
[7] |
卢杰, 郭其强, 郑维列, 等. 藏东南高山松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J]. 林业科学, 2013,49(8):154-160.
doi: 10.11707/j.1001-7488.20130822
|
[8] |
张鹏, 王新杰, 高志雄, 等. 将乐地区马尾松最优冠幅模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30(4):94-98.
|
[9] |
卢昌泰, 李吉跃, 康强, 等. 马尾松胸径与根径和冠径的关系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1):58-63.
|
[10] |
梅光义, 孙玉军, 许昊. 杉木风景游憩林冠径与胸径关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3,33(4):416-420.
|
[11] |
张丽楠, 王得祥, 郝亚中, 等. 陕西宁东林业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适经营密度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28(1):146-150.
|
[12] |
郭其强, 罗大庆, 方江平, 等. 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18):8746-8749.
|
[13] |
谭波. 西藏林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合理利用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1):448-450.
|
[14] |
戴福, 李凤日, 贾炜玮, 等. 帽儿山天然次生林10种主要阔叶树冠径与胸径关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09,29(5):597-602.
|
[15] |
吴志德, 骆期邦. 林分标准密度(立木株数)确定方法的研究[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89,8(2):26-28.
|
[16] |
张金友, 姜志强, 刘德祥. 小兴安岭人工樟子松林立木胸径与冠幅直径的相关性[J].林业勘查设计, 1997(4):51.
|
[17] |
Hemery G E, Savill P S, Pryor S N. Applications of the crown diameter-stem diameter relationship for different species of broadleaved tree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5,215:285-294.
doi: 10.1016/j.foreco.2005.05.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