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玫, 季劲钧. 中国区域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分布——机理模型模拟与遥感反演比较[J]. 生态学报, 2010,30(11):3057-3064.
|
[2] |
关德新, 吴家兵, 王安志, 等.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林冠层叶面积指数模拟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8(3):499-503.
|
[3] |
王希群, 马履一, 贾忠奎, 等. 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5,24(5):537-541.
|
[4] |
张旭东, 蔡焕杰, 付玉娟, 等. 黄土区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24(2):25-29.
|
[5] |
吴晓成, 张秋良, 臧润国, 等.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面积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24(4):10-15.
|
[6] |
王希群, 马履一, 张永福. 北京地区油松、侧柏人工林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J]. 生态学杂志, 2006,25(12):1486-1489.
|
[7] |
朱高龙, 居为民, Jing M.Chen,等. 帽儿山地区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的地面观测与遥感反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21(8):2117-2124.
|
[8] |
方秀琴, 张万昌. 叶面积指数(LAI)的遥感定量方法综述[J]. 国土资源遥感, 2003,15(3):58-62.
doi: 10.6046/gtzyyg.2003.03.14
|
[9] |
唐思凌. 半干旱区沙生灌木群落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异性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4.
|
[10] |
刘国顺, 李向阳, 刘大双, 等. 利用冠层光谱估测烟草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J]. 生态学报, 2007,27(5):1763-1771.
|
[11] |
张万昌, 钟山, 胡少英. 黑河流域叶面积指数(LAI)空间尺度转换[J]. 生态学报, 2008,28(6):2495-2495.
|
[12] |
赵娟, 黄文江, 张耀鸿, 等. 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反演方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33(9):2546-2552.
|
[13] |
夏天, 吴文斌, 周清波, 等. 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光谱遥感反演方法对比[J].农业工程学报, 2013(3):139-147.
|
[14] |
孙鹏森, 刘世荣, 刘京涛, 等. 利用不同分辨率卫星影像的NDVI数据估算叶面积指数(LAI)——以岷江上游为例[J]. 生态学报, 2006,26(11):3826-3834.
|
[15] |
姚延娟, 阎广建, 王锦地. 多光谱多角度遥感数据综合反演叶面积指数方法研究[J]. 遥感学报, 2005,9(2):117-122.
doi: 10.11834/jrs.20050219
|
[16] |
柳艺博, 居为民, 陈镜明, 等. 2000—2010年中国森林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J]. 科学通报, 2012,57(16):1435.
|
[17] |
张继祥, 魏钦平, 张静, 等. 利用冠层分析仪测算苹果园叶面积指数及其可靠性分析[J]. 园艺学报, 2010,37(2):185-192.
|
[18] |
李根柱, 王贺新, 朱教君. 辽东次生林区主要阔叶林型叶面积指数季节动态[J]. 生态学杂志, 2008,27(12):2049-2055.
|
[19] |
曾小平, 赵平, 饶兴权, 等. 鹤山丘陵3种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的测定及其季节变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30(5):33-38.
|
[20] |
童鸿强, 王玉杰, 王彦辉, 等. 六盘山叠叠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24(1):1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