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海春, 王靛, 强维, 等. 国内外绿道研究进展评述及展望[J]. 规划师, 2016,32(3):135-141.
|
[2] |
秦小萍, 魏民. 中国绿道与美国Greenway的比较研究[J]. 中国园林, 2013,29(4):119-124.
|
[3] |
张森. 国内外绿道的发展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 2016.
|
[4] |
Ahern J. Greenways as A Planning Strateg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3(1-3):131-155.
doi: 10.1016/0169-2046(95)02039-V
|
[5] |
李运远, 张云路, 严庭雯. 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J]. 中国园林, 2017,33(12):75-80.
|
[6] |
高禹诗, 周波, 杨洁.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田园型绿道使用后评价——以成都锦江198LOHAS绿道为例[J]. 中国园林, 2018,34(2):116-120.
|
[7] |
喻本德, 叶有华, 吴国昭, 等. 绿道网规划建设与管理进展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22(8):1444-1450.
|
[8] |
张孝娟. 沿江山地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3.
|
[9] |
陆邵明. 以景观为框架的组团空间——健康生活视野下的城镇空间拓展模式探讨[J]. 建筑学报, 2007,66(6):8-11.
|
[10] |
Forman R. Land 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
[11] |
Fumagalli N, Toccolini A.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ways and ecological network:A case study in Ital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2,6(4):903-916.
|
[12] |
李和平, 王卓, 王敏. 基于绿廊与视廊联动的山地城镇绿道系统研究——以重庆巫山县江东组团为例[J]. 中国园林, 2018,34(9):79-83.
|
[13] |
金云峰, 周煦.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J]. 现代城市研究, 2011,26(3):33-37.
|
[14] |
杨春燕, 彭益旻. 生态与人文价值视角下的成都温江绿道体系规划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31(1):110-114.
|
[15] |
付而康. 基于用地协调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构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1.
|
[16] |
周强, 吴戈, 孙瀚. 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性分析[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15(3):179-184.
|
[17] |
吴佩洁. 自行车在山地城市应用的可行性探究[J].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6,12(3):69-71.
|
[18] |
郝腾飞. 潍坊中心城区绿道建设与慢行系统接驳融合规划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8.
|
[19] |
王晶. 人性维度下绿道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14.
|
[20] |
罗琼. 山地城市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分析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3.
|
[21] |
王招林, 何昉.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J]. 城市规划, 2012,36(10):34-39.
|
[22] |
李阳. 基于景观格局的城市绿地系统绿道网络构建初探[D]. 重庆:西南大学, 2011.
|
[23] |
魏巍, 辛泊雨, 韩炳越. 修复革命圣地的绿水青山——延安生态修复工作实践探索[J]. 中国园林, 2018,34(8):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