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
[2] |
李世华, 方存幸. 云南萝芙木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 1992(6):22.
|
[3] |
林艳芳, 依专, 赵应红. 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 137-138.
|
[4] |
曹福祥, 徐庆军, 王承南, 等萝芙木属植物的物种和分布[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27(6):155-158.
|
[5] |
王福云, 蔡传涛, 文彬. 珍稀药用植物云南萝芙木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1,33(2):229-234.
doi: 10.3724/SP.J.1143.2011.10154
|
[6] |
哏玉响宝. 穗条直径和ABT2#生根粉对云南萝芙木扦插生根的影响[J]. 种子, 2014,33(2):86-89.
|
[7] |
许勇, 王正良. 云南萝芙木的扦插繁殖试验[J]. 热带农业科技, 2004,27(4):45-46.
|
[8] |
李智敏, 张慧颖, 尹华琳, 等. 利血平(Reserpine)药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现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31(2):65-67.
|
[9] |
哏玉响宝, 刀保辉, 寸德山, 等. 穗条节数、IBA和NAA对萝芙木扦插生根率的影响[J]. 林业建设, 2014(3):54-57.
|
[10] |
杨静萱, 吉文丽, 刘玲, 等. 株行距配置对油用牡丹“凤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31(6):202-208.
|
[11] |
杨吉顺, 高辉远, 刘鹏, 等.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0,36(7):1226-1233.
doi: 10.3724/SP.J.1006.2010.01226
|
[12] |
周勋波, 杨国敏, 孙淑娟, 等.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群体结构及光截获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0,30(3):691-697.
|
[13] |
魏淑红. 不同栽培方式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30(5):708-711.
|
[14] |
蓝芳, 向维, 张平刚,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山豆根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7(4):140-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