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精云, 王襄平, 沈泽昊, 等.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J]. 生物多样性, 2009,17(6):533-548.
doi: 10.3724/SP.J.1003.2009.09253
|
[2] |
张立超, 高婕, 林佳慧, 等. 造林密度对黄梁木幼林生长和林分蓄积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37(4):63-68.
|
[3] |
董威, 刘泰瑞, 覃志杰, 等. 不同林分密度油松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碳氮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28(1):65-72.
|
[4] |
冯宜明, 李毅, 曹秀文, 等. 甘肃南部不同密度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结构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J]. 林业科学, 2018,54(10):20-30.
|
[5] |
金锁, 毕浩杰, 刘佳, 等. 林分密度对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42(1):10-17.
|
[6] |
那萌, 刘婷岩, 张彦东, 等. 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39(1):20-26.
|
[7] |
孙千惠, 吴霞, 王媚臻, 等.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29(3):732-738.
|
[8] |
王媚臻, 毕浩杰, 金锁, 等. 林分密度对云顶山柏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9,39(3):981-988.
doi: 10.5846/stxb201803170528
|
[9] |
吴鞠, 陈瑜, 刘海轩, 等. 林分密度及混交度对长白山天然风景林树木形态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54(12):12-21.
|
[10] |
徐程扬, 张华, 贾忠奎, 等. 林分密度和立地类型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根系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4):95-99.
|
[11] |
张柳桦, 齐锦秋, 李婷婷, 等. 林分密度对新津文峰山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9,39(15):5709-5717.
|
[12] |
张勇强, 李智超, 厚凌宇, 等.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20,57(1):239-250.
|
[13] |
范川, 周义贵, 李贤伟, 等. 柏木低效林改造不同模式土壤抗蚀性对比[J]. 林业科学, 2014,50(6):107-114.
doi: 10.11707/j.1001-7488.20140614
|
[14] |
李平, 李凤汀, 范川, 等. 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模式植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5,35(8):2667-2675.
doi: 10.5846/stxb201307181913
|
[15] |
赵中华, 袁士云, 惠刚盈, 等. 经营措施对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7):135-142.
|
[16] |
陈永亮, 耿叙武, 李桂秋, 等. 红松人工林不同经营密度与红松分杈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0(3):32-35.
|
[17] |
Reineke L H. Perfecting a stand-density index for even-aged forest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1933,46:627-638.
|
[18] |
刘君然. 杉木、马尾松林分自然稀疏规律的研究及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86(4):31-33.
|
[19] |
刘君然. 落叶松、油松、白桦林分自然稀疏规律的研究及应用[J].内蒙古林业科技, 1986(4):52-58.
|
[20] |
方精云. 一种描述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过程的经验模型[J].林业科学, 1995(3):247-253.
|
[21] |
沈作奎, 鲁胜平. 日本柳杉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57-59.
|
[22] |
郑天汉. 福建柏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及其应用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 1996(4):15-19.
|
[23] |
郑勇平, 李晓庆, 林生明. 杉木人工林树冠最大重叠系数及适宜经营密度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1(3):3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