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恒, 胥辉. 抽样技术在森林生物量调查中的应用综述[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1(3):183-188.
|
[2] |
闫睿. 重庆市乔木林碳储量动态分析及潜力预测[J]. 林业经济, 2019, 41(7):70-77.
|
[3] |
戴巍.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储量空间变异特征研究[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2018.
|
[4] |
黄从德, 张健, 杨万勤, 等. 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J]. 生态学报, 2008(3):966-975.
|
[5] |
张赫林. 区域森林覆盖变化与生物量估算方法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8.
|
[6] |
曹恭祥, 郭中, 王云霓, 等.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乔木层固碳速率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1082-1090.
|
[7] |
陈科宇, 字洪标, 阿的鲁骥, 等. 青海省森林乔木层碳储量现状及固碳潜力[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8):831-840.
doi: 10.17521/cjpe.2018.0058
|
[8] |
徐凤银, 王勃, 赵欣, 等. “双碳”目标下推进中国煤层气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3):9-18.
|
[9] |
Liu Qiannan, Ouyang Zhiyun, Li Ainong,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in forest vegetation in chongqing based on RS and GIS[J]. Nature Environment & Polution Technology, 2016, 15(4):1381-1388
|
[10]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218-221.
|
[11] |
GB/T 38590-2020,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S].
|
[12] |
金艳强, 包维楷. 四川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分结构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4, 34(20):5849-5859.
|
[13] |
施鹏程, 彭道黎, 黄国胜, 等. 三峡库区乔木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6):1052-1059.
|
[14] |
张文, 赖长鸿, 张诚, 等. 森林资源调查与林业碳汇计量耦合性的探讨[J].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2):85-90.
|
[15] |
李广宇, 陈爽, 张慧, 等. 2000—2010年长三角地区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5):708-715.
|
[16] |
胡峻嶍, 黄访, 铁烈华, 等. 四川省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动态[J]. 生态学报, 2019, 39(1):158-163.
|
[17] |
孟祥江, 周恺.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重庆市森林碳储量估算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27):11038-11040.
|
[18] |
燕腾, 彭一航, 王效科, 等. 西南5省市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估算[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 31(4):39-43.
|
[19] |
曾伟生, 陈新云, 蒲莹, 等. 基于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不同生物量和碳储量估计方法的对比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1):6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