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兵, 马向前, 郭浩, 等. 中国杉木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林业科学, 2009, 45(4):124-130.
|
[2] |
宋丹. 大边沟林场森林碳储量与生物多样性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 2016.
|
[3] |
陆元昌.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66-67.
|
[4] |
刘勇, 李国雷, 吕瑞恒, 等. 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J]. 世界林业研究, 2010, 23(3):64-68.
|
[5] |
李巍巍. 我国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10):304.
|
[6] |
许美. 森林抚育采伐成效分析系统[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6.
|
[7] |
刘世荣, 杨予静, 王晖. 中国人工林经营发展战略与对策:从追求木材产量的单一目标经营转向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多目标经营[J]. 生态学报, 2018, 38(1):1-10.
|
[8] |
雷相东, 陆元昌, 张会儒, 等. 抚育采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05, 41(4):78-85.
|
[9] |
孙玉军, 马炜, 刘艳红. 与物种多样性有关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J]. 生态学报, 2015, 35(10):3329-3338.
|
[10] |
李微, 万志芳.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演化及加工利用水平评价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13, 33(4):341-348.
|
[11]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
[12] |
李建文.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 现代园艺, 2016, 2(4):194-195.
|
[13] |
刘世荣, 王晖, 栾军伟. 中国森林土壤碳储量与土壤碳过程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1, 31(19):5437-5448.
|
[14] |
岳美. 基于RS/GIS的黑龙江省鹤岗市东方红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3.
|
[15] |
周晓光. 抚育间伐强度对马尾松公益林群落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
[16] |
Halilović V, Musić J, Gudra S, et al. Analysis of the means of forest harvesting in the 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J]. 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Forestry, 2015(S1):55-62.
|
[17] |
陈黄礼, 郭彦青. 广东森林抚育成效监测方法的探讨[J]. 广东林业科技, 2012, 28(4):62-65.
|
[18] |
黄建辉, 高贤明, 马克平, 等. 地带性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 生态学报, 1997, 17(6):611-618.
|
[19] |
杨文龙. 湖南省主要用材林森林抚育综合效益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
[20] |
李梦莹, 胡勇, 曹广强. 基于HJ-1A/B CCD影像的神农架巴山冷杉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 42(2):126-130.
|
[21] |
方海波, 田大伦, 康文星.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8, 18(1):5-9.
|
[22] |
Tilman D, Downing J A, Wedin D A, Does diversity beget stability?[J]. Nature, 1994, 371(6493)113-114.
|
[23] |
薛立, 杨鹏. 森林生物量研究综述[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4, 24(3):283-288.
|
[24] |
杨永辉, 毕绪岱. 河北省森林固定CO2的效益[J]. 生态学杂志, 1996(4):5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