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德慧, 尤文忠, 范志平, 等.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1):1-5.
|
[2] |
Zhu Jiaojun, Fan Zhiping, Zeng Dehui, et al. Comparison of stand structure and growth between artificial and natural forests of Pinus sylvestiris var.mongolica on sandy land[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3, 14(2):103-111.
doi: 10.1007/BF02856774
|
[3] |
王德权, 周宇飞, 陆璋镳, 等. 水分胁迫下持绿型高粱根系形态及其活力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30 (2):73-76.
|
[4] |
Miller T E. Effects of emergence time on survival and growth in an early old field plant community[J]. Oecologia, 1987, 72:272-278.
doi: 10.1007/BF00379278
pmid: 28311550
|
[5] |
曾德慧, 尤文忠, 范志平, 等.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3):257-261.
|
[6] |
韩广, 张桂芳, 杨文斌. 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要生态气候因子的定量分析[J]. 林业科学, 1999, 35(5):22-27.
|
[7] |
朱教君, 李智辉, 康宏樟, 等. 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对沙地樟子松种子萌发影响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5):801-804.
|
[8] |
曾庆平, 郭勇. 植物的逆境应答与系统抗性诱导[J]. 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 1997, 17(3):31-33.
|
[9] |
郭米山, 王谦, 高广磊, 等. 沙埋和种子处理对樟子松贮藏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 14(6):86-93.
|
[10] |
姚泽, 王祺, 张元恺, 等.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种子繁育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3, 33(6):40-41.
|
[11] |
尤国春. 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05,(6):17-18.
|
[12] |
李银科, 刘世增, 康才周, 等. 温度对樟子松和沙地云杉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4):73-76,77.
|
[13] |
高春智, 何炎红, 田有亮, 等. 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3(3):67-72.
|
[14] |
王东丽, 张日升, 方祥, 等. 固沙樟子松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1):60-68.
|
[15] |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 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
[16] |
时秀梅. 围场县水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 19(6):102-105.
|
[17] |
杨鹏晓. 右玉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及分析[J]. 山西水利, 2015(1): 7,9.
|
[18] |
范树宏. 朔州市水面蒸发量特征分析[J]. 山西水利, 2013(7): 10,26.
|
[19] |
马有卿. 大同县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6(17):262-263.
|
[20] |
阿如旱, 车敏. 近60年多伦县气候特征变化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7, 46(3):426-430.
|
[21] |
武高林, 杜国祯. 植物种子大小与幼苗生长策略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191-197.
|
[22] |
潘昕, 李吉跃, 王军辉, 等. 干旱胁迫对青藏高原4种灌木生理指标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3):352-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