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世楫, 王海芹, 李维明. 改革开放40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历程与取向观察[J]. 改革, 2018, 35(8):49-63.
|
[2] |
廖小平, 邹巅, 袁宝龙. 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模式及路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 49(1):14-23.
|
[3] |
尚英仕, 刘曙光. 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14):46-55.
|
[4] |
于成学, 葛仁东. 资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6):121-126.
|
[5] |
张玉, 任建兰, 谷缙. 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11):339-346.
|
[6] |
李平, 佟连军, 范围广, 等. 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格局演变及障碍因素识别[J]. 地理科学, 2020, 40(5):730-739.
doi: 10.13249/j.cnki.sgs.2020.05.007
|
[7] |
胡玉可. 基于绿色发展的森林资源资产综合效益价值会计问题[J]. 财会月刊, 2015(2):68-71.
|
[8] |
张译, 熊曦. 绿色发展背景下中国林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DEA分析视角[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0(4):149-158.
|
[9] |
曾甜, 邬志龙. 国际绿色发展研究进展及其热点趋势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 45(4):5-15.
|
[10] |
孙安阳. 森林资源保护对区域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11] |
曹玉昆, 黄显乔, 朱震锋. 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 2018, 34(1):107-111.
|
[12] |
张颖, 王美, 王静.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森林火灾风险分析及森林资源保护[J]. 环境保护, 2018, 46(19):38-43.
|
[13] |
朱震锋, 贯君, 曹玉昆, 等. 生态增量维度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20, 40(6):563-571.
|
[14] |
王勇, 李海英, 俞海. 中国省域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10):96-104.
|
[15] |
张乃明, 张丽, 卢维宏, 等. 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J]. 生态经济, 2019, 35(12):185-189.
|
[16] |
尚英仕, 刘曙光. 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14):46-55.
|
[17] |
徐军海, 黄永春. 科技人才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吗[J]. 现代经济探讨, 2021, 41(12):116-125.
|
[18] |
郑晓舟, 郭晗, 卢山冰, 等. 中国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21, 43(6):93-111.
|
[19] |
王成, 唐宁. 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 地理研究, 2018, 37(6):1100-1114.
doi: 10.11821/dlyj201806004
|
[20] |
葛鹏飞, 韩永楠, 武宵旭. 中国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测度与评价[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10):101-117.
|
[21] |
王敏晰, 马宇, 刘威, 等.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循环利用耦合关系[J]. 资源科学, 2021, 43(3):577-587.
doi: 10.18402/resci.2021.03.14
|
[22] |
赵安周, 王冬利, 王金杰, 等.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旅游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因子诊断[J].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28(4):333-341.
|
[23] |
韩永楠, 葛鹏飞, 周伯乐. 中国市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演变分异[J]. 经济地理, 2021, 41(6):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