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草资源研究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6-28
    上一期   
    目录
    目录和封面
    2024,(3):  0-0. 
    摘要 ( 35 )   PDF (10167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管理
    “双碳”目标下我国林业碳票的法律规制研究
    荆珍, 张鑫
    2024,(3):  1-8.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01
    摘要 ( 84 )   HTML ( 9)   PDF (965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碳票是拓展林业碳汇项目价值实现、推进“双碳”目标愿景达成的新探索。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我国福建省三明市等地方林业碳票的规制实践,对我国林业碳票的规制现状、必要性等进行检视,分析我国林业碳票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政策目标下,明确林业碳票碳减排量的用益物权属性,明确规范化、体系化的林业碳票制度依据,有序拓展我国林业碳票交易市场,助力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美丽中国。

    2001—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邓昊宇, 宋玉兰, 陈彤, 王瑞
    2024,(3):  9-17.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02
    摘要 ( 82 )   HTML ( 4)   PDF (1090KB) ( 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1—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有利于精准预测下一阶段目标任务重点。运用动态权重模型及正态云模型,构建多层级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评价2001—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效果,选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2024—2028年各一级指标效应响应指数。结果表明:1)工程目标、工程效益及工程可持续效益指数响应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工程效益指数,增幅最小的是工程目标指数。2)2001—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整体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表明该阶段工程综合效益显著。3)2024—202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综合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工程目标指数及工程可持续指数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将评价研究聚焦于工程目标、工程效益及工程可持续三个维度,丰富和完善了三北防护林工程2001—2020年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研究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刘炳仓, 杨海江
    2024,(3):  18-24.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03
    摘要 ( 74 )   HTML ( 6)   PDF (1361KB) ( 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基于遥感数据和相关测绘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核算方法,评估1980—2020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预测其变化热点。结果表明:1)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总面积约63.66万hm2,森林覆盖率为14.44%。40年来总体上森林面积呈增加趋势,共增加约1.13万hm2,增长率约1.81%。2)自然保护区森林拥有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时间变化看,1980—2020年ESV由454.44亿元增长到606.28亿元,增长率达33.41%,呈显著增加趋势;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ESV贡献度看,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从具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看,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旅游文化服务>固碳>防风固沙>林产品生产。3)从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变化热点区域预测看,调节服务的价值极易受到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易减少的区域约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4.21%,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变化的热点区域总体上保持稳定。研究结果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海南主要树种蓄积量反演
    李杰, 刘晓彤, 高金萍, 付安民, 吴发云
    2024,(3):  25-32.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04
    摘要 ( 85 )   HTML ( 5)   PDF (965KB) ( 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蓄积量的精确估算是提升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的基础。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生成49个激光雷达点云特征变量,结合地面调查样地数据,采用固定参数、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3种方法,筛选出建模自变量,并通过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拟合建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3种主要树种(相思、橡胶、桉树)的蓄积量模型。结果表明:1)在3种树种的线性与非线性模型中,最优模型精度均在0.83以上,相思和桉树的非线性模型较优,橡胶的线性模型较优。2)高度类变量对蓄积量模型的影响最大,激光点云的强度、密度对蓄积量模型的影响较大,郁闭度也有一定影响。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获得的结构参数在建模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可在相关工作中推广使用。

    滇西地区云南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适应性的响应
    华国莉, 和滢埝, 普蕾, 母德锦, 唐军荣, 许玉兰, 陈诗, 陈林
    2024,(3):  33-41.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05
    摘要 ( 58 )   HTML ( 2)   PDF (1987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云南松的生态化学计量对海拔的响应及云南松不同器官的养分元素与土壤养分元素的关联性,为云南松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以云南西北部不同海拔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比较1 900~2 900 m范围内不同海拔云南松的不同器官和根际土中的碳(C)、氮(N)、磷(P)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云南松针叶N含量高于细根N含量,针叶和细根N/P均小于14;土壤C(13.037 g/kg)、N(1.446 g/kg)、P(0.473 g/kg)含量均低于我国表层土壤C、N、P平均含量。2)根际土的N、P含量、C/N、C/P、N/P受海拔显著影响;而云南松针叶、细根的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海拔下无显著变化。3)云南松针叶的C含量、C/N分别属于敏感态、弱稳态,其余指标属于绝对稳态型;而细根的C、N、P、C/N、C/P、N/P利用稳态性模型模拟结果不显著,均属于绝对稳态型。4)云南松生长在低氮少磷的瘠薄土壤中,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但云南松通过增强吸收N到植物中,将更多N分配到针叶以适应海拔的变化;云南松对1 900~2 900 m海拔范围内的根际土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本研究揭示了滇西地区云南松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的适应性,为进一步探索云南松的养分分配模式和环境适应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的区域性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模型
    赵薇, 朱光玉, 吕勇
    2024,(3):  42-50.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06
    摘要 ( 63 )   HTML ( 3)   PDF (1280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区域性含立地因子的杉木人工林非线性立地指数混合模型,为预测杉木树高生长提供参考依据。基于4个省份45株优势木307组圆盘解析木数据,选用5种常见树高-年龄生长方程,采用数量化理论I和非线性混合模型等方法,以随机效应构建含初始立地类型的非线性立地指数混合模型,用K-means聚类进一步构建含立地类型组的非线性立地指数混合模型。结果表明,海拔、土壤类型、坡向、坡位为显著影响树高生长的立地因子;Gompertz模型为拟合效果最好的基础模型,R2为0.653;含初始立地类型的非线性立地指数混合模型与基础模型的相比,精度提升了28.02%;含立地类型组的非线性立地指数混合模型与基础模型相比,R2提升了37.21%;模型经交叉检验,基于初始立地类型及聚类后的模型精度较高,证实了模型的实用性。建立非线性立地指数混合模型为区域范围尺度下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及立地指数表编制提供了参考。

    荒漠草原不同围封措施下羊草枯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邬瑞鑫, 蒙仲举, 万芳
    2024,(3):  51-59.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07
    摘要 ( 54 )   HTML ( 2)   PDF (1651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封是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封育后植被群落发生改变,影响了地上生物量及枯落物的产生,研究枯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可为后续荒漠化草原恢复治理提供科学理论支撑。通过选取季节封育和完全围封荒漠草原,设计羊草枯落物网袋自然分解实验,对两种围封措施下羊草枯落物的分解及养分释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季节封育分解常数(k=0.025 87)>完全封育常数(k=0.018 32),季节封育措施下的羊草枯落物分解较快,分解速率呈现由慢到快的趋势,分解转折点为180 d;2)羊草枯落物分解过程可以较好地拟合为Olson指数回归模型(R2>0.97),通过模拟得到季节封育和完全封育措施下羊草分解50%分别需要2.23 a和3.15 a,分解95%分别需要9.65 a和13.62 a,季节封育有明显优势;3)季节封育和完全封育两种封育措施的元素释放量表现为有机碳(OC)值最低,分别为44.24%和52.13%,全氮(TN)累积指数分别为71.67%和61.35%,全磷(TP)含量分别为77.41%和57.08%,碳氮比(C/N)变化表现为季节封育<完全封育,氮磷比(N/P)变化则相反。研究表明:在荒漠草原下,季节封育有利于羊草枯落物分解,C、N、P元素的富集与枯落物释放分解密切相关,季节封育的效果明显优于完全封育。

    基于SAR和光学数据融合的山区森林干扰检测
    王博, 陈永刚, 闫彦廷
    2024,(3):  60-69.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08
    摘要 ( 55 )   HTML ( 2)   PDF (4571KB) ( 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的森林干扰检测方式可以及时预防并减轻森林灾害,保护生态系统功能。针对融合多源数据对山区森林干扰进行检测时往往受到地形影响的问题,构建坡向分类算法,划分检测区域,以降低地形起伏对雷达变化比(RCR)的影响。通过融合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光学卫星数据,利用改进的RCR方法与NDVI时间序列,提出一种新的森林干扰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坡向分类算法改进RCR方法有效扩大了19.48%检测区域面积,可覆盖更多的干扰区域,并提升检测准确性;2)采用SAR与光学数据相融合的森林干扰检测方法,其总体检测精度为89.24%,与仅采用单一传感器的SAR数据、光学数据相比,检测精度分别提高了11.11%、13.32%。相较于单一传感器方法,此方法能在不同时间和天气条件下获取丰富的连续检测信息,在提高森林干扰的检测能力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和优势,可为今后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支持。

    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混交林地位指数模型构建
    董自华, 李大勇, 梁宇, 梁媛娜, 王冬至, 刘强
    2024,(3):  70-78.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09
    摘要 ( 46 )   HTML ( 4)   PDF (1476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多树种、结构复杂的阔叶混交林中,如何基于优势木胸径构建高精度地位指数模型是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山杨与白桦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70块标准地调查数据(每块标准地面积为0.06 hm2),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BP神经网络、非线性混合效应3种参数估计方法分别构建山杨与白桦阔叶混交林地位指数模型,采用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偏差百分比(MPB)、决定系数(R2)、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_{\mathrm{adj}}^{2}$)、Akaike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和负2倍对数似然值(-2LL),比较不同参数估计方法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个候选方程中,以优势木胸径为自变量的Logistic方程是山杨与白桦阔叶混交林的最优地位指数基础模型,其模型的MSE、RMSE、MPB、R2、$R_{\mathrm{adj}}^{2}$分别为9.071 7、2.269 6、11.972 9、0.583 8、0.569 9;2)与非线性最小二乘和BP神经网络相比,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构建的山杨与白桦阔叶混交林地位指数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模型的MSE、RMSE、MPB、R2、$R_{\mathrm{adj}}^{2}$分别为5.477 4、1.779 4、9.161 4、0.782 8、0.761 7。以优势木胸径为自变量构建的地位指数模型可用于评价混交林立地质量。

    基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模型
    高永龙, 赖光辉, 王月容, 王欢, 张一鸣, 史少维, 张连金
    2024,(3):  79-87.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10
    摘要 ( 65 )   HTML ( 1)   PDF (1257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是了解区域和全球森林碳循环动态的重要资源。建立森林碳储量生长模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为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双碳”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780个样地的碳储量数据,采用非线性加权回归方法,建立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模型。基于可变参数模型方法,分析气候因子对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的绝对值低于5.00%,总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在1.00%以内;2)拐点年龄和数量成熟年龄分别为30 a和53 a,对应的碳储量的最大连年生长量和最大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19 t/hm2和0.94 t/hm2;3)年均降水量(MAP)对油松人工林的碳储量生长过程和固碳能力有影响,且不同年均降水量等级和不同变化范围的年均降水量对碳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碳储量随年均降水量的降低而逐渐减小,且年均降水量每降低100 mm,油松人工林的年均碳生长量下降约3.64%。因此,充分挖掘和发挥油松人工林固碳潜力,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策略至关重要。不同年均降水量等级下,碳储量随林龄变化的规律是确定油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周期的重要依据。

    技术应用
    大兴安岭不同林龄兴安落叶松生物量及固碳释氧功能
    刘林甫, 洪光宇, 弥宏卓, 王志强, 徐荣会, 胡永宁
    2024,(3):  88-95.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11
    摘要 ( 46 )   HTML ( 1)   PDF (3966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兴安落叶松是大兴安岭的主要造林树种,探讨其不同林龄生物量及固碳释氧功能,以期为该地区兴安落叶松合理经营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结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要求,分析不同林龄兴安落叶松的生物量及固碳释氧功能。结果表明:1)兴安落叶松的林分结构会随林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在林龄5~35 a时,冠幅由1.11 m2升至32.71 m2,年均增长率为1.05 m2/a;胸径为1.11~27.10 cm,增长速率呈现先快后缓的变化趋势;2)在林龄5~35 a时,单株生物量为0.25~411.73 kg/株,树干生物量始终在兴安落叶松单株生物量中占主导地位,占地上生物量的绝对优势;3)兴安落叶松固碳释氧功能随林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林龄为35 a时,年均固碳量为119.02 kg,释氧量为318.64 kg。兴安落叶松生物量及固碳释氧功能随着林龄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积极变化,持续优化和保护兴安落叶松对于改善生态问题具有巨大潜力。

    河南黄河流域关键保护野生树种保护空缺识别
    郭昊天, 谢沛铮, 陈晓蔚, 周梦丽, 靳姗姗, 闫东锋
    2024,(3):  96-105.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12
    摘要 ( 49 )   HTML ( 1)   PDF (1537KB) ( 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黄河流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的自然保护价值。为识别出河南黄河流域关键保护野生树种的适宜生境和保护空缺区,基于MaxEnt优化模型,结合6个关键保护野生树种和46个环境因子,模拟测算其在基准时期(1970—2000年)及未来两个时期(2041—2060年,2081—2100年)3种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并结合区域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数据识别保护空缺区。结果表明,海拔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是影响关键保护野生树种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2090时期(2081—2100年)SSP585气候情景下,关键保护野生树种的适宜生境面积较基准时期增加幅度最大,说明气温的变化显著影响研究区内关键保护野生树种的适生范围。现有自然保护地已覆盖70%的关键保护野生树种适宜生境,保护空缺核心区主要位于伊洛河流域的熊耳山脉及其与豫西伏牛山北麓二者之间的交错地带。研究结果可为河南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规划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基于KNN算法的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
    熊珂, 邢元军, 和晓风, 唐林, 鲁宏旺
    2024,(3):  106-112.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13
    摘要 ( 57 )   HTML ( 2)   PDF (3209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K近邻算法(KNN)的优化方式并使用Sentinel-2实现大尺度的森林地上生物量(AGB)估测,以湖南省湘潭市及长沙市的宁乡市和望城区为研究区,以栎类和杉木为研究对象,使用Sentinel-2为遥感数据源并结合地面调查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最优K值的KNN优化算法(OK-KNN),实现森林AGB的遥感估测与空间制图。将OK-KNN模型与传统的KNN模型,距离加权KNN(DW-KNN)模型以及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进行对比,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3种KNN模型比MLR模型具有更好的森林AGB预测性能,且在3种KNN模型中,OK-KNN模型估测结果最优,相比于传统KNN和DW-KNN模型,杉木样本的R2分别提高了17.02%和13.04%,RMSE分别降低了17.21%和7.03%;栎类样本的R2分别提高了20.93%和13.04%,RMSE分别降低了15.17%和9.24%。利用OK-KNN模型可以实现不同样本的最优K值自适应选择,从而有效提高森林AGB的估测精度。

    基于MaxEnt模型的湖南省光叶水青冈潜在适生区预测
    季秀, 宋晓飞, 黄靓, 刘文剑, 易烜, 张娅妮
    2024,(3):  113-120.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14
    摘要 ( 59 )   HTML ( 3)   PDF (1815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叶水青冈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预测其在湖南省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影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南省野外调查记录的117个光叶水青冈分布点,选取22个影响分布的环境变量,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其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933,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结果具有可靠性,能较好地反映光叶水青冈在湖南省的潜在适生区域。2)影响光叶水青冈在湖南省适生区分布的4个关键因素依次为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最干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最湿季平均气温。3)光叶水青冈在湖南省的适生区总面积为9.30×104 km2,其中高、中适生区3.10×104 km2,主要分布于雪峰山脉、南岭山脉、衡山山脉,包括邵阳市西部、怀化市南部、娄底市西北部、益阳市西南部以及衡阳市北部;低适生区6.20×104 km2,主要集中在常德市、岳阳市、益阳市、长沙市、衡阳市的低海拔地区。气候是影响光叶水青冈在湖南省地理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充足且季节性降水变异性小的高海拔阳坡或半阳坡地区可能更适合光叶水青冈的引种与保护。

    焦作龙翔山植物群落地表凋落物及其影响因素
    臧雪晴, 王狮狮, 怀志文, 孙淼, 霍光杰, 王继华, 蔺庆伟, 马剑敏
    2024,(3):  121-129.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15
    摘要 ( 43 )   HTML ( 3)   PDF (2971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凋落物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碳氮输入以及土壤呼吸过程有重要影响。以中国中部温带丘陵地区南太行焦作龙翔山为研究区域,沿海拔148~827 m的阴阳两坡向设置样点,研究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并分析其养分潜在归还能力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龙翔山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平均值为(540.81±388.00)g/m2,海拔800 m以下,凋落物现存量在不同海拔梯度间无显著差异;海拔800 m以上,凋落物现存量显著增加(P<0.05)。2)龙翔山4种植被类型中,温带常绿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上,其地表凋落物现存量[(1 038.95±289.31)g/m2]最高,极显著高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灌丛和草甸(P<0.01);同时地表凋落物现存量与凋落物最大氮回归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P<0.01)。3)凋落物最大氮回归量、凋落物最大碳回归量、土壤氮含量和海拔是影响地表凋落物现存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此外,植被类型对其也具有重要影响。焦作龙翔山植物群落的凋落物现存量较大,植被类型在其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AHP的绿道步行友好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陈茜, 毕翼飞, 周慧, 宫殷婷
    2024,(3):  130-136.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16
    摘要 ( 57 )   HTML ( 1)   PDF (1034KB) ( 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理念的转变,城乡居民对以绿道为代表的城市慢行交通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开展步行友好性评价有助于掌握绿道建设的成效、进行针对性的提升,进而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以洛阳市洛浦公园绿道的5个区段为研究对象,构建4项一级指标(便捷性、功能性、舒适性和吸引力),以及步行到达时间等18项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绿道步行友好性评价;引入障碍度计算,进行绿道的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洛浦公园绿道步行友好性整体较好,区段二评价等级为Ⅰ级,其余4个区段均为Ⅱ级;2)5个区段中排名第一的障碍因子分别是:路面完好程度、休憩(避雨)设施设置、游人步行体验满意度、路面完好程度和步行到达时间。通过评价,得到洛阳市洛浦公园绿道步行友好性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可结合评价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绿道的步行友好性。

    研究简报
    长圆叶黄脉爵床对剪叶与褐云玛瑙螺取食胁迫的生理响应
    陈聪, 刘玲玲, 蔡晓霞, 彭伊敏, 王思婷, 林土泉, 徐美铃, 林钊妍
    2024,(3):  137-143.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17
    摘要 ( 38 )   HTML ( 1)   PDF (4462KB) ( 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长圆叶黄脉爵床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生理响应,可为园林植物抗逆性育种和有害生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受剪叶和褐云玛瑙螺取食胁迫后的长圆叶黄脉爵床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剪叶与褐云玛瑙螺取食胁迫后不同时长条件下叶片的叶绿素与茶多酚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结果表明:1)褐云玛瑙螺喜食长圆叶黄脉爵床叶片,其取食量较大,常导致叶片被取食殆尽,严重影响长圆叶黄脉爵床的光合作用;2)剪叶及褐云玛瑙螺取食胁迫对长圆叶黄脉爵床叶片的叶绿素与茶多酚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3)剪叶与褐云玛瑙螺取食胁迫后3、9、15 h时长下均能诱导长圆叶黄脉爵床叶片合成更多的叶绿素和茶多酚,但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迅速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苯丙氨酸被积累有利于修复伤口;4)褐云玛瑙螺取食生物胁迫对长圆叶黄脉爵床叶片叶绿素与茶多酚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诱导反应比剪叶非生物胁迫更迅速。长圆叶黄脉爵床受剪叶与褐云玛瑙螺取食胁迫的生理响应表现为叶绿素与茶多酚含量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被抑制。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混沟植被群落特征
    王刚狮, 张海军, 王志敏, 贾泽凡
    2024,(3):  144-152.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3.018
    摘要 ( 54 )   HTML ( 2)   PDF (1996KB) ( 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掌握混沟植被群落特征可为森林群落演替规律及内在机制的研究和暖温带地区地带性森林的保护提供参考。采取样线和样方调查法,通过重要值确定群落类型,系统分析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混沟地区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和群落特征,以及垂直分布、坡向分布等植被群落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混沟地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443种,隶属于93科267属;2)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划分为10个类型,属划分为14个类型,种划分为11个类型;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8个群系、43个群丛;3)地带性植被是暖温带阔叶林,零星分布有亚热带成分的植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