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峰. 大型赛事的林业碳中和实践——以北京冬奥会碳中和造林项目为例[J]. 林业资源管理, 2022, 0(5): 1-6. |
[2] |
曾伟生. 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多元混合模型研建[J]. 林业资源管理, 2021, 0(6): 23-28. |
[3] |
张峰, 彭祚登. 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21, 0(6): 52-58. |
[4] |
李世东, 陈应发.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监测进展与展望[J]. 林业资源管理, 2021, 0(5): 1-9. |
[5] |
蒲莹, 曾伟生, 阳帆. 北京市树高胸径回归模型研建及一元立木材积表检验[J]. 林业资源管理, 2021, 0(3): 62-66. |
[6] |
周银花, 赵有贤, 胡延杰, 张坤, 王兰会. 全国19省区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复耕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21, 0(2): 1-10. |
[7] |
高永龙. 工程建设征地林木补偿评估方法的应用探讨——以北京市为例[J]. 林业资源管理, 2017, 0(2): 8-11. |
[8] |
石建华, 喻理飞, 孙保平.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林业资源管理, 2015, 0(3): 151-155. |
[9] |
石建华, 喻理飞, 孙保平.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途径探讨[J]. 林业资源管理, 2014, 0(6): 31-33. |
[10] |
王红霞, 王兵, 李保玉, 牛香, 王晓燕, 鲁绍伟, 李少宁, 师贺雄, 陈波.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生态效益评估[J]. 林业资源管理, 2014, 0(3): 150-155. |
[11] |
宋继琴. 北京市大兴区樟子松引种栽培试验[J]. 林业资源管理, 2013, 0(5): 108-112. |
[12] |
周永锋, 陈先刚, 黄子珊. 西藏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潜力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3, 0(3): 48-53. |
[13] |
张金明, 黄翔. 密云县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造林模式生态效益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12, 0(4): 39-42. |
[14] |
张超, 彭道黎, 谢晨, 黄东.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与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 2011, 0(6): 21-26. |
[15] |
杨艺渊, 高亚琪. 新疆退耕还林工程碳汇效益评价——以塔城地区为例[J]. 林业资源管理, 2011, 0(6): 3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