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俞海生,李宝军,张宝文,等.灌木林主要生态作用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4):15-18. [2]吕文,王春峰,王国胜,等.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研究(2)[J].中国能源,2005(12):29-33. [3]尹伟伦,翟明普.开发西部能源灌木资源 实现生态能源双赢战略[J].科学中国人,2007(04):36-37. [4]郑绍伟,唐敏,邹俊辉,等.灌木群落及生物量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89-192. [5]陈遐林,马钦彦,康峰峰,等.山西太岳山典型灌木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2(3):304-309. [6]曾慧卿,刘琪璟,马泽清,等.千烟洲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6(1):13-17. [7]张建萍,曾珍英.灌木各测树因子相关性以及器官生物量相关性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5(1):694-699. [8]李清河,江泽平,张景波,等.灌木的生态特性与生态效能的研究与进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159-164. [9]上官铁梁,张峰,毕润成.山西翅果油树灌丛的生态地理分布和群落学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1992(3):283-291. [10]高晋东.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型灌木林营造模式[J].林业科技开发,2008(2):101-102. [11]程积民,胡相明,赵艳云.黄土丘陵区柠条灌木林合理平茬期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196-200. [12]赵中华,袁士云,惠刚盈,等.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对比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08(2):262-267. [13]应钟全.灌木林地封山育林成效浅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3):403-404. [14]胡艳波,惠刚盈.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探讨[J].林业科学研究,2006(1):1-8. [15]惠刚盈.角尺度——一个描述林木个体分布格局的结构参数[J].林业科学,1999(1):37-42. [16]惠刚盈,Van Gadow K,Albert M. 一个新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大小比数[J].林业科学研究,1999(1):1-6. [17]惠刚盈,胡艳波.混交林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表达方式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1(1):23-27. [18]惠刚盈,Van Gadow K,胡艳波.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的标准角选择[J].林业科学研究,2004(6):.687-692. [19]葛宏立,周元中,汤孟平,等.Ripley′s指数的一个新变形——G(d)[J].生态学报,2008(4):1491-1497. [20]汤孟平,唐守正,雷相东,等.两种混交度的比较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4(4):25-27. [21]汤孟平,唐守正,雷相东,等.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林业科学,2004(5):25-31. [22]薛康.北京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分析[C].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257-262. [23]惠刚盈,胡艳波.角尺度在林分空间结构调整中的应用[J].林业资源管理,2006(2):31-35. [24]王蕾, 张宏,哈斯,等.基于冠幅直径和植株高度的灌木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700-704. [25]刘增力,郑成洋,方精云.河北小五台山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基于遥感信息的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4(1):146-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