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玉梅,徐承熊,孙润华,等.海南粗榧新碱衍生物HH07A的抗肿瘤作用[J].药学学报,1995,30(1):12-16. [2] 中国人民解放军187医院白血病研究小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5例初步疗效分析[J].中草药通讯,1976(4):32. [3] 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南粗榧抗肿瘤有效成分的化学、药理及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79(1):17. [4] 187医院白血病研究小组.三尖杉四个酯碱治疗白血病99例疗效分析[J].中草药通讯,1977(12):25. [5] 王献溥,王有生.海南粗榧濒危的原因和保护措施[J].广西植物,1994,14(4):369-372. [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海南粗榧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研究[J].化学学报,1976,34(4):283-293. [7] 王有生,崔雯涛,王献溥.海南粗榧生物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2):63-64. [8] 向志强,付永川,刘玉成,等.不同种群中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形态变异研究[J].广西植物,1999,19(2):131-135. [9] 符文英,杜道林,邢诒旺.海南粗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3,1(5):795-799. [10] 付永川,向志强,郭力华,等.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的生态效应[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1):64-69. [11] 杜道林,戴志聪,祁珊珊,等.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幼苗天然更新动态研究[C]//董鸣,维尔格.生态学文集.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329-338. [12] 付永川,杨海荣,郭力华,等.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4(6):658-665. [13] 向志强,付永川,刘玉成,等.不同种群中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形态变异研究[J].广西植物,1999,19(2):131-135. [14] 杜道林,苏杰,向志强,等.海南粗榧叶表面扫描电镜观察[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1):82-85. [15] 向志强,刘玉成,杜道林.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ook.f.)5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 19(3):220-224. [16] 杜道林,苏杰,付永川,等.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英文)[J].植物学报,2002,44(2):193-198. [17] 向志强,刘玉成,杜道林.不同种群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遗传多样性研究[J].广西植物,2002,22(3):209-213. [18] 向志强,刘玉成,张欣桐.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不同种群表型结构的数量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2,21(5):18-21. [19] 杜道林,龚劲勇,付永川.海南粗榧叶气孔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灰色关联分析[J].热带林业,2003,31(3):14-16. [20] 王峻玉,杜道林,符碧,等.不同海南粗榧种群核型及其变异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1):50-58. [21] 刘峰,陈伟烈,贺金生.神农架地区锐齿槲栎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4):396-401. [22] 张国治,王仁卿.中国分布北界的山茶(Camellia japonica)种群大小结构和空间格局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1):118-122. [23] 李希娟,宋启道,陈秋波.海南霸王岭林区青皮天然林资源与乔木层群落学特征[J].林业资源管理,2008(2):67-98. [24] 臧润国,杨彦承,林瑞昌,等.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群落特征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5):1-9. [25] 杜道林,祁珊珊,戴志聪,等.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702-708. [26] 李意德.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结构特征[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7,5(1):18-26. [27] 李意德,方洪,罗文,等.海南尖峰岭国家级保护区青皮林资源与乔木层群落学特征[J].林业科学,2006,42(1):1-6. [28] 蒋有绪,卢俊培.中国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9-42. [29] 王伯荪,余世孝,彭少麟,等.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0] 苏志尧,吴大荣,陈北光.粤北天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337-341. [31] 闫淑君,洪伟,吴承祯,等.丝栗栲种群生命过程及谱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4):351-355. [32] 杜道林,苏杰,郭力华,等.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ook.f.)化学元素含量及变异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1,25(1)119-124. [33] 李意德,张振才.海南粗榧早期生长特性及栽培前景[J].林业科学研究,1992,5(2):163-169. [34] 陈毓亨,黄全.我国抗癌植物—三尖杉的资源利用[J].中草药通讯,1977,(6):14-17. [35] 刘杰.三尖杉酯碱_癌症救助网[EB/OL].(2008-10-21)[2009-12-05].http://www.ikcw.com/ (S(tqirlg55gt4wfoyyawfeu255))/content01.aspx?id=7937&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36] 王业桥,杨本鹏.海南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5):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