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元润. 大青沟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J]. 生态学报, 1999(4):578-580.
|
[2] |
May R M. Stability and complexity in model ecosystems[M]. State of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779.
|
[3] |
武利玉, 王辉, 苏德荣. 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稳定性评价——以景泰县引黄灌区绿洲防护林体系为例[J]. 中国沙漠, 2007,27(6):1033-1039.
|
[4] |
王鹏程, 黄志霖, 雷静品, 等. 基于样地调查和森林资源数据的森林稳定性评价——以秭归县为例[J]. 湖北林业科技, 2013,42(4):1-6.
|
[5] |
李锐, 李际平, 张利利. 人工林经营中保持森林结构稳定性的探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7(5):28-34.
|
[6] |
葛宏立, 聂祥永. 我国经济林林地稳定性研究[J]. 华东森林经理, 2002(4):15-17.
|
[7] |
Nakashizuka T, Yamamoto S. Natural disturbance and stability of forest community[J]. Japanese Journal of Ecology, 1987,37:19-30.
|
[8] |
王宇超, 李为民, 张燕, 等.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稳定性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5,35(12):2542-2551.
|
[9] |
宋启亮, 董希斌. 大兴安岭不同类型低质林群落稳定性的综合评价[J]. 林业科学, 2014,50(6):10-17.
doi: 10.11707/j.1001-7488.20140602
|
[10] |
郭其强, 张文辉, 曹旭平.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模型构建——以黄龙山主要森林群落为例[J]. 林业科学, 2009,45(10):19-24.
doi: 10.11707/j.1001-7488.20091004
|
[11] |
周梦丽, 张青, 亢新刚, 等. 基于空间结构指数的不同森林群落稳定性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6,34(5):724-733.
doi: 10.11913/PSJ.2095-0837.2016.50724
|
[12] |
朱秀红, 刘光武, 茹广欣, 等. 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秦岭冷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5):57-61.
|
[13] |
于晓文, 宋小帅, 康峰峰, 等. 冀北辽河源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29(5):93-98.
|
[14] |
高润梅, 石晓东, 郭跃东. 山西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稳定性评价[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36(6):491-503.
doi: 10.3724/SP.J.1258.2012.00491
|
[15] |
张梦弢, 张青, 亢新刚, 等. 长白山云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稳定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26(6):1609-1616.
|
[16] |
李锐, 李际平, 高宇, 等. 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数与网络结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37(8):34-41.
|
[17] |
刘隆德, 王安喜, 孟伟. 基于Kriging的册亨县森林景观稳定性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11):14-18.
|
[18] |
吕思彤, 曹萍麟, 舒清态, 等. 高寒山区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分析——以碧塔海保护区为例[J]. 山东林业科技, 2015,45(2):31-35.
|
[19] |
肖化顺, 付春风, 张贵.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27(1):88-92.
|
[20] |
王言富. 双河小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稳定性研究[J]. 四川林勘设计, 2016(1):38-41.
|
[21] |
龚俊杰, 杨华, 邓华锋, 等. 北京明长城森林景观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及稳定性[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36(6):54-59.
|
[22] |
吴晓丽, 李瑞军.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J]. 南方农业, 2015,9(24):99.
|
[23] |
任平, 洪步庭, 程武学, 等. 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J]. 地理研究, 2013,32(6):1017-1024.
doi: 10.11821/yj2013060005
|
[24] |
邢存旺, 黄选瑞, 李玉灵, 等. 黄羊滩人工固沙林生态稳定性评价[J]. 林业科学, 2014,50(5):101-108.
doi: 10.11707/j.1001-7488.20140513
|
[25] |
盛升, 刘晓静, 贾刚, 等. 鲁山林场油松抚育间伐效果分析[J]. 山东林业科技, 2015(2):66-68.
|
[26] |
梁芸, 王大为. 2000年以来甘南植被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J]. 草业科学, 2016,33(6):1102-1111.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15-0532
|
[27] |
罗永福. 不同采伐强度对闽西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 华东森林经理, 2012,26(3):1-5.
|
[28] |
郑刚, 戎慧, 程小义, 等. 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江苏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J]. 江苏林业科技, 2017,44(2):43-47.
|
[29] |
Orians G H. Diversity,stability and maturity in natural ecosystems[J]. Unifying Concepts in Ecology, 1975: 139-150.
|
[30] |
孟宪宇. 测树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298.
|
[31] |
郑超超, 伊力塔, 张超, 等. 浙江江山公益林物种种间关系及CCA排序[J]. 生态学报, 2015,35(22):7511-7521.
doi: 10.5846/stxb201403240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