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小丽.海南热带气旋年际变化与趋势预测[J].热带气象学报,2000,11(16):360-365. [2] 钟寻.海南:三年恢复海防林[J].中国林业,2007(11):14-15. [3] 胡小婵,温春生.海南省海防林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9(2):63-64. [4] 王宗军.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其研究趋势[J].管理科学学报,1998(1):73-79. [5] 刘学全,唐万鹏,汤景明,等.鄂西三峡库区防护林林分质量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7):911-914. [6] 林德荣,支玲,高德华,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迁西县“三北”防护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42-46. [7] 崔清涛,章海波,杨明,等.科尔沁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6(2):26-32. [8] 马国青,宋菲.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森林状况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5):108-111. [9] 封斌,高保山,麻保林,等.榆林沙区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效益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5): 127-132. [10] 林德荣,支玲,隋鹏飞,等.风沙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研究——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例[J].林业经济,2008(2):34-38. [11] 刘刚,姚崇怀.贾秀红,等.三峡库区堤岸防护林结构评价及改造措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5): 29-31. [12] 张宝玺,金广涛,张国林.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农田防护林生态气候效益[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2,23(专):76-50. [13] 谭芳林,朱炜,林捷,等.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防风效能定量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专1):27-31. [14] 徐伟,王波.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多因素经济分析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4-38. [15] 游月娥.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4):36-38. [16] 隆学武,叶功富,黄芙蓉,等.木麻黄林密度管理对林分生长和防护效能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00(专1):123-127. [17] 叶功富,张水松,徐俊森,等.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的结构特征和防护效能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0(专1):29-33. [18] 张志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56-357. [19] 辛如如,肖泽鑫,李莉,等.汕头市抗风绿化树种调查研究初报[J].粤东林业科技,2004(1):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