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楚艳萍, 姜瑶, 王旭. 森林火灾危害及其预防措施[J].北京农业, 2015(36):117-118.
|
[2] |
田晓瑞, 代玄, 王明玉, 等. 多气候情景下中国森林火灾风险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 2016(3):769-776.
|
[3] |
国家林业局.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998年)[M].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全国林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7年[M].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
[5] |
张冬有, 邓欧, 李亦秋, 等. 黑龙江省1980—2005年森林火灾时空特征[J]. 林业科学, 2012,48(2):175-179.
|
[6] |
Wastl C, Schunk C, Leuchner M, et al. Recent climate change:Long-term trends in meteorological forest fire danger in the Alps[J]. Agricultural & Forest Meteorology. 2012,(162/163):1-13.
|
[7] |
楚艳萍, 姜瑶, 王旭. 森林火灾危害及其预防措施[J].北京农业, 2015(36):117-118.
|
[8] |
王明玉.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林火响应特征及趋势[D].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
[9] |
陆志平, 秦会斌, 王春芳.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6(5):48-51.
|
[10] |
才奇美. 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1):271.
|
[11] |
冷慧卿, 王珂君. 我国森林保险费率的区域差异化——省级层面的森林火灾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11(11):49-54.
|
[12] |
杨淑香. 北京周边林分结构与森林可燃物特征的关系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
[13] |
苏立娟, 何友均, 陈绍志. 1950 —2010年中国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J]. 林业科学, 2015(01):88-96.
|
[14] |
胡海清, 魏书精, 孙龙. 1965—2010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碳排放的估算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36(7):629-644.
|
[15] |
周雪, 张颖. 中国森林火灾风险统计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4,29(1):34-39.
|
[16] |
孙龙, 王千雪, 魏书精,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灾害的响应特征及展望[J]. 灾害学, 2014,29(1):12-17.
|
[17] |
白帆, 周大元, 张丽平, 等. 世界森林火灾预防与监控技术概述[J]. 林业劳动安全, 2008,21(3):20-22.
|
[18] |
黄耀林. 南方森林火灾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探讨[J]. 技术与市场, 2016,23(1):157-158.
|
[19] |
刘凯, 刘恒旭, 尹冬冬. 森林火灾的危害、种类及防御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2(2):240.
|
[20] |
王丽娜, 王惠东, 李伟光. 近25年黑龙江省森林火灾发生趋势的研究[J].森林防火, 2006(3):16-17.
|
[21] |
李丽琴. 云南省森林火灾发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0.
|
[22] |
Butt N, Bebber D P, Riutta T,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ee growth and weather extremes:Spatial and interspecific comparisons in a temperate broadleaf forest[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4,334:209-216.
|
[23] |
Zhu Liang-Jun, Jin Guang-Ze, Wang Xiao-Chun. Reconstruction of disturbance history of a typical broad-leaved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and mechanisms of disturbance occurrence[J]. Chinese Journal ofPlant Ecology, 2015,39(2):125-139.
|
[24] |
Woodward F I. Climate and Plant Distribution[J].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1988,69(154):189-197.
|
[25] |
朱良军, 杨婧雯, 朱辰, 等. 林隙干扰和升温对小兴安岭红松和臭冷杉径向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 2015(8):2085-2095.
|
[26] |
徐明超, 马文婷. 干旱气候因子与森林火灾[J]. 冰川冻土, 2012,34(3):603-608.
|
[27] |
刘玉佳, 朱良军, 苏金娟, 等. 模拟降水减少对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15(13):4527-4537.
|
[28] |
于大炮, 王顺忠, 唐立娜, 等. 长白山北坡落叶松年轮年表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 2005(1):14-20.
|
[29] |
孙毓, 王丽丽, 陈津, 等. 中国落叶松属树木年轮生长特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5):645-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