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建国. 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探索[J]. 中国农村经济, 1999(11):25-28.
|
[2] |
沈国舫. 森林培育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
[3] |
李俊清, 王业遽. 红松人工幼林透光伐效果的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1991,2(1):8-13.
|
[4] |
郭俊荣, 杨培华, 谢斌 等. 油松种子园疏伐及其效果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1(6):33-35.
|
[5] |
林祖建. 福建省霞浦水门国有林场森林抚育项目实施及成效监测[J]. 绿色科技, 2016(11):86-88.
|
[6] |
黄延安. 营林卫生伐防控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研究[J]. 生物灾害科学, 2015(1):31-34.
|
[7] |
金玉娟, 孟春. 关于皆伐的思考[J]. 森林工程, 2003,19(4):18-19.
|
[8] |
吕海龙, 董希斌.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小兴安岭低质林不同皆伐改造模式评价[J]. 林业科学, 2011,47(12):172-178.
doi: 10.11707/j.1001-7488.20111226
|
[9] |
李京太. 浅谈三种主伐作业方式[J]. 华章, 2014(1):368.
|
[10] |
胡云云, 闵志强, 高延, 等.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1,47(2):15-24.
doi: 10.11707/j.1001-7488.20110203
|
[11] |
史彦福, 翟宇, 王玉秀, 等. 浅谈渐伐与森林更新[J]. 科技创新导报, 2007(20):141-141.
|
[12] |
凌云天. 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透光伐和整枝效果分析[J]. 武夷科学, 2007,23(00):110-114.
|
[13] |
蔡庆焰. 浅析透光伐对马尾松生长影响[J]. 科技传播, 2010(6):17.
|
[14] |
刘相兵, 刘亚茜, 李兵兵, 等. 生态疏伐对林分密度及直径结构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27(3):145-149.
|
[15] |
吴际友, 龙应忠.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效果初步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5,8(6):630-633.
|
[16] |
马映栋, 张宋智, 王鹏, 等. 不同采伐强度对小陇山辽东栎天然林空间结构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29(6):164-170.
|
[17] |
刘玉民, 吴青山, 刘亚敏, 等. 次生林抚育保留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5(6):546-549.
|
[18] |
颜维正, 刘勇涛, 李华蓉, 等. 不同采伐强度对杉木林分生长量及林下植被的影响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2,33(4):61-63.
|
[19] |
李克俭, 王春红. 侧柏人工林抚育间伐效果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02(2):12-13.
|
[20] |
Zachara T. The influence of selective thinning o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young(age class II)Scots pine stand[J]. Prace Instytutu Badawczego Leśnictwa:Seria A, 2000(3):35-61.
|
[21] |
邱仁辉, 陈涵. 择伐作业对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树种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13(3):158-161.
|
[22] |
董希斌. 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29(2):35-37.
|
[23] |
郝建茹. 采伐对东北温带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
[24] |
欧江, 张捷, 崔宁洁, 等. 采伐林窗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期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29(12):2036-2047.
|
[25] |
雷蕾. 马尾松林土壤呼吸与微生物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响应[D].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
[26] |
龙涛. 采伐和炼山对马尾松林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南宁:广西大学, 2013.
|
[27] |
卢伟, 高峰, 周泽民. 采伐方式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森林工程, 2001,17(3):17-18.
|
[28] |
张泱, 宋启亮, 董希斌. 不同采伐强度改造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39(11):22-24.
|
[29] |
宋启亮, 董希斌, 李勇, 等. 采伐干扰和火烧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 森林工程, 2010,26(5):4-7.
|
[30] |
刘美爽, 董希斌, 郭辉, 等. 小兴安岭低质林采伐改造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38(10):36-40.
|
[31] |
满秀玲, 屈宜春. 森林采伐与造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26(4):14-16.
|
[32] |
李燕, 薛立, 曹鹤, 等. 杉木林皆伐后土壤养分的变化[J]. 土壤通报, 2009,40(5):1076-1080.
|
[33] |
郑丽凤, 周新年, 巫志龙, 等. 人工林择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版, 2008,37(1):66-69.
|
[34] |
骆土寿, 李意德, 陈德祥, 等. 海南岛热带山地鸡毛松人工林的土壤性质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3(4):340-346.
|
[35] |
林华忠. 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 2005(6):9-11.
|
[36] |
周新年, 林海明. 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J]. 林业科学, 1998,34(3):18-25.
|
[37] |
杨爱风. 抚育间伐对天然次生杂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辽宁林业科技, 2016(2):30-31.
|
[38] |
张添咏. 不同采伐强度对阔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4.
|
[39] |
Niese J N, Strong T F. Economic and tree diversity trade-offs in managed northern hardwoods[J].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1992,22(11):1807-1813.
doi: 10.1139/x92-236
|
[40] |
Thomas S C, Halpern C B, Falk D A, et al. Plant diversity in managed forests:Understory responses to thinning and fertilization[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999,9(3):864-879.
doi: 10.1890/1051-0761(1999)009[0864:PDIMFU]2.0.CO;2
|
[41] |
马万里, 罗菊春, 荆涛, 等. 采伐干扰对长白山核桃楸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J]. 植物研究, 2007,27(1):119-124.
|
[42] |
刘明国, 韩玉芬, 胡万良, 等. 红松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08,35(2):47-51.
|
[43] |
郑丽凤, 周新年. 择伐强度对天然林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影响动态[J]. 山地学报, 2008,26(6):699-706.
|
[44] |
高明, 朱玉杰, 董希斌, 等. 采伐强度对大兴安岭用材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41(8):18-21.
|
[45] |
任立忠, 罗菊春. 抚育采伐对山杨次生林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22(4):14-17.
|
[46] |
罗永福. 不同采伐强度对闽西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 华东森林经理, 2012,26(3):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