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同德.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09.
|
[2] |
中共青海省委印发《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N]. 青海日报,2021-08-30(001).
|
[3] |
傅伯杰, 欧阳志云, 施鹏, 等.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状况与保护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11):1298-1306.
|
[4] |
南卓铜, 李述训, 程国栋. 未来50与100a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情景预测[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34(6):528-534.
|
[5] |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 西藏统计年鉴(2015)[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
|
[6] |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 西藏统计年鉴(2017)[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
|
[7] |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 西藏统计年鉴(2021)[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
|
[8] |
青海省统计局. 青海统计年鉴(2015)[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
|
[9] |
青海省统计局. 青海统计年鉴(2017)[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
|
[10] |
青海省统计局. 青海统计年鉴(2021)[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
|
[11] |
国家统计局.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
|
[12] |
国家统计局.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7)[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
|
[13] |
国家统计局.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1)[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
|
[14] |
米锋, 谭曾豪迪, 顾艳红, 等. 我国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差异化分析[J]. 林业科学, 2015, 51(7):107-115.
|
[15] |
汤旭, 冯彦, 鲁莎莎, 张大红. 基于生态区位系数的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重心演变分析[J]. 生态学报, 2018, 38(3):886-899.
|
[16] |
王怡然, 王雅晖, 杨金霖, 等. 黄河流域森林生态安全等级评价与时空演变分析[J]. 生态学报, 2022, 42(6):2112-2121.
|
[17] |
Tang X, Guan X, Lu S, Zhang D.H. Examin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forest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0(17):21213-21230.
|
[18] |
刘婷婷, 孔越, 吴叶, 等.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模型的我国省域森林生态安全研究[J]. 生态学报, 2017, 37(15):4946-4955.
|
[19] |
顾艳红, 张大红. 省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基于5省的经验数据[J]. 生态学报, 2017, 37(18):6229-6239.
|
[20] |
陈雅如. 充分发挥森林和草原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筑牢祖国生态安全屏障[J]. 绿色中国, 2022(8):8-13.
|
[21] |
陈娅玲, 秦国华, 余正军.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西藏生态安全建设:逻辑体系与优化路径[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2(5):56-62.
|
[22] |
王宝良, 张强, 张惠远, 等.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对策建议[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 46(5):37-41.
|
[23] |
冯起, 李宗省, 张成琦, 等.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思考[J]. 发展, 2022(4):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