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三卷第一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66.
|
[2] |
张金泉.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M].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7:38-367.
|
[3] |
Weiblen G D. Correlated evolution in fig pollination[J]. Systematic Biology, 2004, 53:128-139.
pmid: 14965908
|
[4] |
Cook J M, Rasplus J Y. Mutualists with attitude:Coevolving fig wasps and figs[J].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03, 18:241-248.
doi: 10.1016/S0169-5347(03)00062-4
|
[5] |
林淑玲, 赵南先, 陈贻竹, 等. 榕树(Ficus)在中国的分布及其在协同进化研究上的意义[J]. 生态学报, 2007, 27(10):4278-4288.
|
[6] |
杨清云, 薛春泉, 江建发, 等. 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探讨[J]. 广东林业科技, 2004, 20(3):46-49.
|
[7] |
陈秋菊, 郭盛才, 陈盼. 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分布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 2019, 44(5):172-175,180.
|
[8] |
广东年鉴编纂委员会. 广东年鉴2022[M]. 广东: 广东年鉴社, 2022:1-2.
|
[9] |
广东省林业局. 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EB/OL]. [2023-09-13]. http://gsmm.lyj.gd.gov.cn/public/map.
|
[10] |
魏丹, 郑昌辉, 叶广荣, 等. 广东省古树资源分布及文化要素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1, 36(6):181-187.
|
[11] |
关传友. 榕树的栽培史与榕树文化现象[J]. 古今农业, 2013(1):48-60.
|
[12] |
江尊钦. 桑科榕属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州为例[D]. 福建: 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13] |
郄光发, 曹丽雯, 刘宏明, 等. 我国城市市树选择应用现状及区域分布特征[J]. 林业科学, 2019, 55(10):76-87.
|
[14] |
Shi Yinxian, Mon A M, Fu Yao, et al. The genus Ficus(Moraceae)used in diet:Its plant diversity,distribution,traditional uses and ethnopharmacological importance[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8, 226(15):185-196.
doi: 10.1016/j.jep.2018.07.027
|
[15] |
赵庭周, 杨大荣, 许继宏. 榕树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地位和综合利用价值[J].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4):436-440.
|
[16] |
许再富. 榕树——滇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关键植物[J]. 生物多样性, 1994, 2(1):21-23.
|
[17] |
张丽霞, 管志斌. 西双版纳药用榕树资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 33(2):60-62.
|
[18] |
钟小清, 徐鸿华. 榕属药用植物研究概况[J]. 中草药, 2000, 31(9):721-722.
|
[19] |
范明松, 叶冠, 黄成钢. 榕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5, 17(4):497-504.
|
[20] |
胡英杰, 吴晓萍, 刘妮, 等. 小叶榕叶中具有抗HSV活性的黄烷成分[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 18(5):559-563.
|
[21] |
黄洋, 邵慧凯, 李康, 等. 小叶榕叶抗炎成分分析及活性评价[J]. 中成药, 2014, 36(6):1227-1233.
|
[22] |
范明松, 叶冠, 黄成钢. 薜荔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5, 36(7):984-986.
|
[23] |
刘敏, 何孟璐, 梅瑜, 等. 药用植物小叶榕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6):15-22.
|
[24] |
杨大荣, 彭艳琼, 张逛明, 等.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榕树种群变化与环境的关系[J]. 环境科学, 2002, 23(5)29-35.
|
[25] |
朱小龙, 裘丽, 李振基. "关键种"理论与福建南亚热带极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构想[J]. 福建林业科技, 2002, 29(2):4-8.
|
[26] |
覃勇荣, 潘振兴, 黄江滨, 等. 桂西北岩溶地区11种常见桑科植物生理特性比较[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2):292-298.
|
[27] |
黎彩敏, 翁殊斐, 庞瑞君. 广州市14种常用园林树木健康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 25(2):203-207.
|
[28] |
Ludwig F, Middleton W, Gallenmuller F, et al. Living bridges using aerial roots of Ficus elastica-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J].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1):12226.
doi: 10.1038/s41598-019-48652-w
|
[29] |
林强. 榕属植物在福建省园林中的应用[J]. 福建林业科技, 2004, 31(4):129-133.
|
[30] |
林鸿辉, 代色平, 刘湘源, 等. 广州城市道路绿化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J]. 广东园林, 2006, 28(3):36-39.
|
[31] |
罗泽榕. 12种榕树盆景植物的评价与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7):58-59,75.
|
[32] |
李平日, 谭惠忠. 古树——古代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实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3):9-12.
|
[33] |
郑芳勤, 王梅松, 张晓萍, 等. 福建省榕属植物的自然分布及引种现状[J]. 福建林业科技, 2003, 30(1):19-22.
|
[34] |
刘友多. 福建省古树名木的多样性与旅游开发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21(3):64-66,69.
|
[35] |
张昌达. 海南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问题探究[J]. 南方农业, 2019, 13(20):77-79.
|
[36] |
林玲, 陈飞飞, 黄川腾, 等. 海南省古榕树资源与生长特征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23(3):121-127.
|
[37] |
黄志平. 广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J]. 林业调查规划, 2005, 30(5):112-116.
|
[38] |
梁瑞龙, 熊晓庆. 森林瑰宝知多少——广西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概况[J]. 广西林业, 2018(1):36-38.
|
[39]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A/OL].(2023-02-28) [2023-08-26]. http://www.gd.gov.cn/gdywdt/gdyw/content/post_41021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