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维栋,高秀梅.特呈岛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7(2):79-80. [2]林鹏,张宜辉,杨志伟.厦门海岸红树林的保护与生态恢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S1):1-6. [3]惠刚盈,冯佳多.森林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惠刚盈,李丽,赵中华,等.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2007,27(11):4717-4728. [5]刘素青.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自适应模型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6]付春风,刘素青.特呈岛红树林空间结构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2):4-7. [7]李建军,李际平,刘素青,等.红树林空间结构均质性指数[J].林业科学,2010,46(6):6-14. [8]付春风,刘素青.基于生态系统经营的雷州半岛红树林空间结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9(2):55-59. [9]张宏伟,李际平,李建军.不同潮带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4):79-83. [10]李建军.广东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11]李际平,张宏伟,李建军,等.不同潮带红树林空间结构比较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1):8-11. [12]惠刚盈,克劳斯.冯佳多(德).德国现代森林经营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杜,2001:66-134. [13]黄新峰,亢新刚,杨华,等.5个林木竞争指数模型的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7):127-134. [14]张思玉,郑世群.笔架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种内种间竞争的数量研究[J].林业科学,2001,37(S1):185-188. [15]关毓秀,张守攻.竞争指标的分类与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4):1-8. [16]李先琨,苏宗明,欧祖兰,等.元宝山冷杉群落种内与种间竞争的数量关系[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1(1):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