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草资源研究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28
    目录
    目次和封面
    2022,(4):  0. 
    摘要 ( 97 )   PDF (6094KB)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论坛
    全国森林草原防火支撑体系构建探讨
    邹全程, 卢渊, 关震, 彭玲莉, 晁碧霄, 卞斐, 陈孟涤, 慕晓炜, 闫平
    2022,(4):  1-7.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01
    摘要 ( 388 )   HTML ( 26)   PDF (1212KB) ( 1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草原火灾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不仅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且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产生极大危害。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任务繁重,防火一直是林草工作的头等大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森林草原火灾预防,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以及组织指导地方林业草原部门进行火情早期处理等工作主要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作为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的9个专项规划之一,在增强森林草原等重点生态资源保护能力方面,明确了要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支撑体系建设,为新时期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梳理当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面临的形势,从气候、林情、社情等角度,从责任制度、能力建设等多尺度,提出健全预防体系、加强早期火情处理、提升保障能力的新时期林草防火体系构建思路,为推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草原基层站所标准化建设探讨
    程子岳, 马兰, 贾晓君, 张邈
    2022,(4):  8-12.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02
    摘要 ( 358 )   HTML ( 6)   PDF (952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新时期草原生态保护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提升基层草原科学管理能力和保护修复力度的现实需求,对怎样建设标准化的草原基层站所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新政策、新技术、新理念的“体系、队伍、设施”一体化建设的思路,以期为草原基层站所建设、创新基层草原管理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科学研究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中各级储量数据的一体化方法研究
    曾伟生, 杨学云, 孙乡楠, 刘樯漪, 张宇超
    2022,(4):  13-1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03
    摘要 ( 403 )   HTML ( 14)   PDF (985KB) ( 3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展国家和地方森林资源一体化调查监测,将各省森林储量数据分解落实到市、县、乡各级乃至每一个森林图斑,是推进各级林长制督查考核的必然要求。基于近年北京市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数据资料,以全市森林储量为总体控制数,利用蓄积量估测模型及三储量(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联立模型,将储量数据落实到图斑;在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可参考的前提下,可统筹考虑不同数据的误差,采用联合估计的方法,对市、县级数据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建立北京市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和三储量联立模型,将2021年全市的森林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全部分解落实到区级、乡级和每一个森林图斑,实现了市、区、乡3级储量数据的一体化。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应用模型技术将森林三储量分解落实到图斑的做法,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适用性林分形高模型研究
    卞斐, 王红春
    2022,(4):  20-27.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04
    摘要 ( 344 )   HTML ( 9)   PDF (1194KB) ( 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索林分形高建模与评价方法,建立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适用于不同林分类型的形高模型。基于9 974个样地的资料,归类形成17种林分类型,选择基本覆盖所有常见林分形高模型的8种函数,分别进行拟合,利用调整后相关指数(Ra2)最大化和估计值标准差(SEE)最小化的原则,优选出不同林分类型的最适模型,并采用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平均预估误差(MPE)和平均百分标准误(MPSE)4个指标对最适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建立了32个(亚)区域性最适林分形高模型,各(亚)区域内最适模型的TREMSE均在±0.1%内,MPE均小于3%,MPSE均小于12%,形成了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具有代表性的形高模型系统。建立的最适林分模型与各相应的样本点之间均有较好的契合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估性,弥补了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林分形高建模方面的空缺,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连续清查中具有推广使用价值。进一步验证了以全部数据拟合模型、以“刀切法”验证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午潮山杉阔混交林种子雨与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焦洁洁, 李领寰, 汪建民, 孙杰杰, 吴初平, 姚良锦, 王志高, 袁位高
    2022,(4):  28-35.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05
    摘要 ( 269 )   HTML ( 5)   PDF (1455KB) ( 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杉木林演替机制,在杭州午潮山自然演替30a左右的杉阔混交林内选择海拔、坡度及坡向等生境相似的区块设置40 m× 40 m的杉阔混交林样地3个,在样地内布置种子雨收集器进行为期2a收集,并对凋落物层、0~5 cm腐殖质层和5~10 cm土壤层进行土壤种子库调查,取样面积为0.20 m×0.20 m,随即袋装并标记,每个样地每次取样75份,共计450份,并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群落种子雨物种组成为9个树种,杉木(种子雨密度12.91粒/m2)和秃瓣杜英(种子雨密度7.60粒/m2)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占总数的94.16%。杉木落种持续7个月,高峰期为7月与10月,秃瓣杜英落种持续4个月,高峰期为11—12月。土壤种子库的主要物种也为杉木和秃瓣杜英。其中,杉木种子主要留存于凋落物层,秃瓣杜英种子主要留存于0~5cm土层,且秃瓣杜英种子密度和种子发芽率是杉木的2~5倍。土壤种子库非优势物种组成年际变化较大。导致杉木种子更新失败的重要因素是种子雨和种子库密度较低、种子主要留存于凋落物层。杉阔混交林自然演替过程中,阔叶树种可以利用种子进行天然更新。

    小陇山蒙古栎林群落结构与稳定性评价
    蒋孟多, 马映栋, 蒋睿, 戴小芬, 刘剑丛, 赵雅玲
    2022,(4):  36-44.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06
    摘要 ( 352 )   HTML ( 8)   PDF (4745KB) ( 2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是小陇山北部最具典型的山地次生混交林群落。运用森林结构化经营理论的现代生态学方法,通过设置4块900m2的样地,利用结构参数混交度(M)、角尺度(W)、大小比数(U)和密集度(C)及径阶分布分析蒙古栎林群落结构,用林分最优状态π值法评价群落稳定性,旨在深入认识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演替趋势,为抚育与保护天然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群落径级结构不属于完整的倒J型,6cm≤DBH≤12cm的中小径木是维持径级结构稳定性的主体。群落混交良好,极强度混交占58.42%,强度混交占36.19%,群落中65.46%的林木处于随机分布状态,但实际未达到真正意义的随机分布,树木不显优势,劣势林木占25.13%,树冠重叠程度较高,密集林木占45.17%。群落未达到最优状态,林分状态最大值为0.66,群落正处于结构简单且不稳定的进展演替阶段。为维持群落健康发展,构建稳定的群落,需对中小径木加强抚育,调控群落空间结构,提高森林质量,降低竞争,以促进蒙古栎林天然更新与恢复。

    云南省天然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动态变化探析
    胡忠宇, 苏建兰, 龙勤, 李茂梅
    2022,(4):  45-5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07
    摘要 ( 433 )   HTML ( 8)   PDF (1130KB) ( 1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八次(1977—201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分析云南省天然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显示:1)云南省天然林碳储量从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45 088.60万t增长到第九次清查的81 015.10万t,净增35 926.50万t,年均增长率1.64%;2)天然林碳密度整体呈“升-降-升”态势,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估算的碳密度值为55.79t/hm2;3)第七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中龄林碳储总量和增量均为最大,三次清查中,天然林碳密度关系均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按林种分析,碳储量排序均为防护林>用材林>特用林>薪炭林,碳密度均为特用林>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4)不同优势树种中,栎类、阔叶混、云南松、针阔混、其他软阔类、冷杉碳汇贡献最大,不同优势树种碳储量增量排序为阔叶混>针阔混>云南松>针叶混>冷杉,铁杉、冷杉、云杉碳密度估算值较大,生长质量良好。

    广东省珠三角乔木林生物量碳储量评估
    李康杰, 胡中岳, 刘萍, 徐正春
    2022,(4):  54-6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08
    摘要 ( 463 )   HTML ( 13)   PDF (1034KB) ( 1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一元胸径模型计算珠三角乔木林单株生物量,通过含碳系数计算乔木林单株碳储量,统计汇总得到样地乔木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乔木林每公顷生物量为61.52t/hm2,碳密度为29.95t/hm2;林分中以中幼林为主,近熟林、成熟林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和碳密度较高;木荷、马尾松、栎类、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密度较高,桉树较低;生物量与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为东西部高、南部低的趋势;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密度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建议通过合理优化珠三角城市森林树种结构和龄组结构,加强中幼林抚育以及森林保护力度,持续提高珠三角城市森林碳汇潜力,为珠三角城市森林群建设提升提供指导。

    粤北地区典型人工林林下森林可燃物的特征研究
    付志高, 王志龙, 肖以华, 许涵, 史欣
    2022,(4):  61-71.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09
    摘要 ( 287 )   HTML ( 2)   PDF (2000KB) ( 2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可燃物是发生森林火灾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其特征对预研森林火灾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以粤北地区的5种典型森林(桉树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和木荷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森林的灌木(Ⅰ)、草本(Ⅱ)、腐殖质(Ⅲ)和枯落物Ⅳ(d<0.6cm)、Ⅴ(0.6cm≤d<2.5cm)和Ⅵ(2.5cm≤d<7.62cm)的可燃性指标(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分析可燃性指标间的差异及其关系,初步评价森林的可燃性。研究结果表明,可燃物的干鲜比位于41.88%~85.99%,枯落物Ⅴ最大,且不同可燃物类型间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5种林分类型的腐殖质层(Ⅲ)、枯落物Ⅳ、Ⅴ和Ⅵ平衡含水率变幅分别为4.77%~5.01%,6.86%~7.27%,8.26%~9.64%和9.94%~10.58%;枯落物的平衡含水率随直径增大而升高,枯落物Ⅵ的平衡含水率显著高于Ⅲ(P<0.01)。腐殖质和枯落物的燃点分别为264.67~271.00℃和248.00~255.17℃,热值则分别达8.47~11.50kJ/g和16.11~17.92kJ/g;腐殖质的燃点显著高于枯落物(P<0.01),热值则与之相反。Person相关分析表明,所有可燃物的干鲜比之间具有正向共性,即两两之间干鲜比正相关;平衡含水率对燃点的影响大于干鲜比。5种森林的抗火性强度分成3类,第1类为木荷林,抗火性强林分,第2类是毛竹林,为抗火性中等林分,第3类包括马尾松、杉木和桉树林,为相对易燃林分。

    2种小檗植物理化性质及阻燃性的比较
    刘卫平, 冀伟, 张军
    2022,(4):  72-7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0
    摘要 ( 321 )   HTML ( 1)   PDF (1412KB) ( 1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比较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2种小檗植物阻燃性质差异,对园林城市选择小檗防火林带等基础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在重点防火期(2月中旬)对新品种冰川红叶小檗和园林常用绿化植物紫叶小檗大枝、小枝进行阻燃性开展研究,借助 SPSS 18.0和Origin 2019等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植物燃烧性的含水率、苯-醇抽提物、木质素、粗纤维、粗灰分、燃点、高低位热值等7个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并利用热重分析仪得到TG-DTG曲线计算热解动力学方程,求得2个小檗品种大枝及小枝的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研究其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特征,对2个小檗品种阻燃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来看,冰川红叶小檗阻燃性大于紫叶小檗,大枝比小枝阻燃性强,研究结果可为2个小檗品种阻燃性提供重要数据。

    抚育间伐对川西高海拔地区柳杉人工林生态效益的影响
    胡佳怡, 王瑞辉, 刘凯利, 张斌, 周钰淮, 李雪惠, 龚映匀
    2022,(4):  80-88.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1
    摘要 ( 320 )   HTML ( 7)   PDF (1002KB) ( 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川西高海拔地区9a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株数间伐强度设置对照样地(0%,CK)、轻度间伐(20%,T1)、中度间伐(35%,T2)和重度间伐(50%,T3)4个梯度处理,观测林分特征因子、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地表径流因子相关指标,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柳杉人工林生态效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权重赋值,得到各指标对生态效益的重要值,与观测数据结合计算各指标的评价得分,综合计算获得各处理的生态效益评价得分。结果表明:生态效益的重要值排序为林分特征因子(0.384 4)>土壤理化性质(0.254 6)>林下植被多样性(0.242 8)>地表径流因子(0.118 2);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得分为T3(71.6分)>T2(70.4分)>T1(58.9分)>CK(28.8分)。研究表明,9a生柳杉人工林采取50%的重度间伐或35%的中度间伐能够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考虑到川西高海拔地区环境的特殊性,推荐中度间伐为该地区柳杉人工林适宜的间伐强度。

    山西省五台山地区近30年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任天晨, 陈军锋, 刘楠
    2022,(4):  89-9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2
    摘要 ( 617 )   HTML ( 11)   PDF (8599KB) ( 6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991—2020年间的25期Landsat遥感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小波分析、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五台山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五台山地区FVC值在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五台县多年FVC均值最高,原平市历年FVC增速最快,主要存在9,12,21a共3个主要变化周期控制整个时域中FVC的变化。研究区植被覆盖呈现“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植被覆盖改善区远大于退化区。五台县在海拔低于2 400m的CV值均表现出较大负偏离现象,在海拔高于2 400m时,出现较大正偏离现象;繁峙县FVC值均表现出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的现象;代县和原平市各坡向的FVC峰值在海拔1 600~2 000m内出现。五台县、代县和原平市CV值随坡度的增加,负偏离程度越大。1980—2015年间,研究区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均呈现上升趋势,FVC值与温度的偏相关系数均值为0.14,与降水量的偏相关系数均值为0.05。1990—2018年间,五台山地区林地、建设用地的面积出现增加,而耕地、草地存在不同程度减少,其中矿区和景区等人类活跃区存在植被衰退问题。

    基于eCognition影像解译的云南会泽县建成区林木树冠覆盖分析
    和晓菲, 陈鑫, 王梦瑶, 苗雪, 樊昌猛, 彭建松
    2022,(4):  100-108.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3
    摘要 ( 412 )   HTML ( 1)   PDF (3714KB) ( 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生态建设是解决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林木树冠覆盖是衡量城市生态的标志性指标,反映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效,对林木树冠覆盖的分析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中小型城市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以会泽县建成区2019年7—8月的0.5m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为基础,基于ArcGIS10.4平台,利用eCognition 9.0软件解译,结合多尺度分割算法处理,计算分析会泽县建成区林木树冠覆盖率及斑块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会泽县建成区现实林木树冠覆盖面积为275.55hm2,由城市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呈递增趋势,林木树冠覆盖率为17.78%。共5 270个斑块,整体城市林木面积小且数量多,破碎化严重。潜在林木树冠覆盖率为8.98%,共2 067个斑块,能达到的最大林木树冠覆盖率理论值仅为26.76%。新旧居住区斑块分布差异性显著,城市森林的建设对城市生态的提升起到一定积极促进作用。

    技术应用
    基于GF-1影像的多时相多特征落叶松人工林提取研究
    王晓洋, 姜友谊, 黎晓, 胡亚轩, 张家政, 刘博伟
    2022,(4):  109-118.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4
    摘要 ( 231 )   HTML ( 2)   PDF (3183KB) ( 8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落叶松人工林是我国北方林区的重要树种,造林面积逐年增大。落叶松人工林信息的精确提取对我国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黑龙江省桦南县境内的孟家岗林场为研究区,结合落叶松的物候特征,选取典型时期的GF-1 PMS影像,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为样地数据,提取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植被指数和地形特征,从多时相和多特征角度出发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F)提取落叶松人工林的空间分布,以得到落叶松人工林最佳分类特征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对不同窗口下的纹理特征进行分类,最佳窗口大小为9×9。基于Gini系数对所有特征重要性进行评估,将总体精度最高的作为优选子集,当使用所有特征的84%(光谱、纹理、指数和地形特征的数量分别为11,5,9和2)分类时,总体精度达到最高82.67%(Kappa系数为0.76),且所有特征中植被指数特征贡献率最高。相比于使用光谱特征、光谱特征+植被指数,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以及光谱特征+地形因子分类,构建多特征优选的RF分类模型可有效降低维度,提高落叶松人工林分类精度。

    基于干涉相位-相干幅度法和基线选择的森林冠层高度反演
    罗洪斌, 岳彩荣, 王宁
    2022,(4):  119-125.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5
    摘要 ( 311 )   HTML ( 4)   PDF (5142KB) ( 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冠层高度是重要的森林计测参数,以中非西岸加蓬共和国境内获取的机载多基线PolInSAR数据为基础,采用相位-相干幅度法作为森林高度反演模型,使用RVoG三阶段方法来计算差分部分的森林冠层高度,并比较了PROD,LINE,ECC和VAR 4种基线选择方法下的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基线选择下反演结果中,采用LINE方法选择基线的反演结果最佳,R2为0.746,RMSE为7.715m,BIAS为-3.412m,反演结果较为理想;使用PROD方法和ECC方法基线选择的反演精度略低于LINE方法,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其中,采用ECC方法选择基线反演结果的R2为0.732,RMSE为7.918m,BIAS为0.139m,反演结果中低估和高估较为明显,使用PROD方法选择基线的反演结果R2为0.720,RMSE为8.099m,BIAS为-4.056m,总体呈现略微高估;VAR方法基线选择的反演结果在所有方法中精度最低,R2为-0.245,RMSE为17.079m,BIAS为12.945m,整体的低估较为严重,而且森林冠层高度大于10m以后就出现严重的低值高估现象。研究结论说明多基线PolInSAR能精确高效反演森林冠层高度,但基线选择方法对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北京三号卫星数据在松材线虫病遥感监测中的应用评价
    秦琳, 孟先进, 张水花, 薛亚东, 刘新科, 邢鹏
    2022,(4):  126-13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6
    摘要 ( 574 )   HTML ( 12)   PDF (12623KB) ( 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三号国际合作星座(BJ3N)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甚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首批两颗卫星于2021年成功发射,为了更好了解BJ3N的应用性能,利用BJ3N在广东省韶关市的相关影像数据开展松材线虫病遥感监测,并在影像融合、指数计算、信息提取等方面进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BJ3N数据通过PANSHARP融合法和NGRDI指数计算可大幅提升健康松树和变色松树间的差异化,有效增强变色松树的识别效果;通过深度学习智能提取变色松树精准率(查准率)95.8%,召回率(查全率)88.3%,满足松材线虫病遥感监测的工作需求,有利于松材线虫病的精准监测和防控。

    基于哨兵2号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草原植被盖度反演——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田海静, 王林, 韩立亮, 范云豹, 杨吉林
    2022,(4):  134-14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7
    摘要 ( 416 )   HTML ( 16)   PDF (4757KB) ( 9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高精度草原植被盖度遥感估算模型对定量评估草原资源质量和支撑草原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研究利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样地调查数据,基于哨兵2号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了草原植被盖度分类遥感建模及反演。研究表明:1)23种植被指数与实测植被盖度均呈现显著相关性(P<0.001),其中相关性最强的为NDVI,相关系数为0.834;2)正弦函数在高值部分(植被盖度>75%)的低估现象更明显,而线性函数在低值部分(植被盖度<25%)的高估现象更明显,通过采用两种函数对植被盖度进行分段模拟,结果较好;3)按照草地类分为6组分别进行植被盖度建模后,内蒙古自治区1 894个符合质量要求的样地模拟植被盖度与实测植被盖度的相关系数R2=0.722,显著性水平P<0.01,RMSE=12%;4)内蒙古自治区不同草地类植被盖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山地草甸78.91%,温性草甸草原73.7%,低地草甸53.89%,温性草原52.57%,温性荒漠草原32.76%,温性草原化荒漠25.52%,温性荒漠19.29%。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沉香冠层重要参数估测研究
    陈小花, 陈宗铸, 雷金睿, 吴庭天, 李苑菱
    2022,(4):  141-147.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8
    摘要 ( 298 )   HTML ( 3)   PDF (1281KB) ( 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光谱遥感手段构建沉香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是实现沉香树长势及健康状况精准诊断的关键。以沉香试验小区为基础,测定了6a生沉香树冠层光谱反射率及其对应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1)沉香树冠层光谱反射率与沉香树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性因参数不同而存在差异;2)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与红外波段(760,761,759,765,764nm)处的光谱反射率关系最为密切,叶面积指数与红外波段(778,777,779,776,782nm)处的光谱反射率关系最为密切;3)相较于植被指数和特征波段拟合效果,得出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总体认为高光谱技术结合BP神经网络法可以很好地监测沉香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等参数值动态变化。

    研究简报
    滇中典型公益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李小英, 秦文静, 许彦红, 王跃超, 杨能, 杨奔
    2022,(4):  148-15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9
    摘要 ( 324 )   HTML ( 3)   PDF (1162KB) ( 1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益林可通过改善林下植被及土壤状况而发挥显著的生态效益,目前,滇中公益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土壤特征尚不明确,对滇中4种典型公益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元江栲林、华山松林)林下物种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分析其林下灌木、草本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差异性,揭示其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云南松林下物种组成最为丰富(灌木和草本种类均最高,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最大),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低的分别为华山松林和元江栲林;2)4种公益林土壤有机质较为丰富,旱冬瓜林的土壤全量养分(TN,TP,TK)和AP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林分,元江栲林的土壤容重及TN,TK,AK的含量均最低;3)影响公益林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AP,TP,TK和容重,而影响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TP和pH值。滇中公益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应注重土壤酸碱性、紧实性及N,P,K的选择性调控,改善林下灌木和草本结构,实现最佳效益。

    省市县一体化森林碳储量估测技术体系——以广东省为例
    薛春泉, 陈振雄, 杨加志, 曾伟生, 林丽平, 刘紫薇, 张红爱, 苏志尧
    2022,(4):  157-16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20
    摘要 ( 361 )   HTML ( 10)   PDF (1094KB) ( 3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方便地方政府计量森林碳储量家底,建立广东省市县一体化森林碳储量估测技术体系。利用2017年广东省国家森林资源第九次连续清查产出的森林样地调查数据,构建了以森林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为目标变量,以林分断面积和林分平均高为解释变量的联立预估模型,各模型确定系数R2均在0.94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小于3%,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小于15%,各项评价指标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同时,基于广东省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以模型技术、数据耦合技术为支撑,把广东省全省森林储量落实到森林资源档案数据中的森林图斑,逐级汇总到村、镇、县、市、省,实现了国家框架体系下的省市县一体化。结果表明,建立的碳储量估测技术体系耦合方法科学可行,预估模型精度较高,可在省、市、县碳中和目标实施情况考核评价中推广应用。

    湖南栎类天然林林分结构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研究
    李新建, 杨子铎, 何海梅, 邱子阳, 朱光玉
    2022,(4):  164-171.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21
    摘要 ( 286 )   HTML ( 7)   PDF (1246KB) ( 2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湖南栎类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22个林分结构指标和3个林分总平均生长量指标(平均树高、胸高断面积、蓄积量),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关键结构因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林分结构对林分生长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1)林龄对3种生长量指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2)混交度、林分密度对断面积总平均生长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3)混交度、胸径大小变异系数、林分密度对蓄积生长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物种组成对其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混交度的影响最大,影响系数高达0.515;4)混交度、林分密度、物种组成通过直接影响断面积总平均生长量和胸径大小变异系数的方式来间接影响蓄积生长量。研究表明:改善林分树种混交度,合理控制林分密度与林木大小分布,优化树种组成对林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