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草资源研究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28
    目录
    目次和封面
    2021,(1):  0-0. 
    摘要 ( 395 )   PDF (41523KB) ( 13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管理
    林长制的安庆实践与创新
    唐小平, 罗敏, 黄国胜, 石留喜, 党永峰, 王威
    2021,(1):  1-1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01
    摘要 ( 720 )   HTML ( 33)   PDF (6077KB) ( 3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长制是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的重大制度创新。安徽省安庆市地处大别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中下游湖泊群集中分布区,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升林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安庆市先行先试,2017年开始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构建了林长制制度的运行机制,包括科学规划林长制的目标任务、系统构建林长制的组织架构、创新设计林长制的运行机制、定期开展林长制的考核评价和全程实施林长制的智慧服务,在守住生态红线、拓展生态空间、管控生态风险、创新治理机制、惠益社会林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长制应有系统思维、推动林长制从“有效”向“长效”发展、从“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以及应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建议。

    央地合作共建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实践与启示——以重庆国家储备林项目为例
    罗廉
    2021,(1):  11-1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02
    摘要 ( 911 )   HTML ( 67)   PDF (1545KB) ( 7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林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国家储备林建设所需资金量大,传统的以财政为主的投入方式远不能满足需求,政府鼓励市场主体运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本建设国家储备林。通过分析近年来央地合作共建国家储备林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对重庆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创新机制的研究,提出把握“公益性”、“民生性”、“创新性”,做大做强国家储备林的有关政策建议。

    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有林场经营现状与发展问题探析
    秦家炜, 于宝勒
    2021,(1):  17-22.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03
    摘要 ( 1006 )   HTML ( 52)   PDF (1503KB) ( 4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有林场在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中具有骨架作用,是祖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支撑点,也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实施主体。在深入了解与掌握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6个市国有林场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有林场经营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有林场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为国有林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云南省高原山地森林城市发展探析
    彭建松, 朱坤, 胥辉, 黄晓园, 代继平, 黄瑞金
    2021,(1):  23-2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04
    摘要 ( 598 )   HTML ( 14)   PDF (1693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云南省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和差距,明确云南省森林城市发展的目标。在科学评价全省16个地(州、市),129个县(市、区)森林城市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构建“五区、四带、三群”的云南高原山地森林城市发展布局,并结合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先进经验和云南实际情况,提出森林城市发展对策,以期为云南高原山地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我国林业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的探讨
    李婉丽
    2021,(1):  30-3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05
    摘要 ( 445 )   HTML ( 13)   PDF (1638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足我国林业实际,提出我国林业项目主体和林主的概念,以及林业项目管理机制创新思路,针对林业项目和资金管理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主要包括更新项目规划理念、改进项目规划设计,改革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林主的积极性等,以期为林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资金管理提供帮助。

    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用于林业融资的探讨
    陈博宇
    2021,(1):  37-4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06
    摘要 ( 461 )   HTML ( 10)   PDF (2308KB) ( 2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加速开展,林业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的缺口日渐变大,林业投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作为流动性高、投资风险较低、收益较为稳定的金融产品,能够起到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使资本市场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自2020年4月起,关于REITs的政策密集出台,标志着我国不动产信托基金试点的正式起步。随着政策发布,各大基金公司积极地寻找优质项目,截至2020年11月,多家拟发行REITs的基金公司已赴国家发改委进行答辩,意味着大批REITs产品即将面世,新的蓝海也即将出现。但由于目前的试点要求,林业类项目暂时还不具备大规模发行REITs的条件。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REITs的特性和我国林业的融资困境与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数据与政策要求,对林业行业运用不动产信托基金融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拓宽我国林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启示和政策建议。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卢修亮, 邱立新, 高亮, 林晓, 温玄烨, 常国彬
    2021,(1):  44-4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07
    摘要 ( 598 )   HTML ( 15)   PDF (1494KB) ( 2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防联治机制是一种重要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分析联防联治机制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内其他领域联防联治机制建设经验,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重点区域支持力度、强化目标管理、完善项目储备制度等4个方面对联防联治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联防联治机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科学研究
    基于仿真大光斑激光雷达和多层感知器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
    许昌建, 刘迎春, 左丽君, 李建更, 张婷, 韩路萌, 方宇, 张尹, 王天
    2021,(1):  50-6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08
    摘要 ( 621 )   HTML ( 12)   PDF (5722KB) ( 26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是全球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各国普遍采用地面样地调查的方法评估其资源量和生物量。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采用星载大光斑激光雷达估算大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将成为另一种选择。为探索利用大光斑激光雷达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大光斑激光雷达和多层感知器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比较仿真大光斑激光雷达波形参数13种组合拟合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效果后,认为多层感知器的估测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与样地实测地上生物量相比,多元线性回归估测结果的偏差范围为-34.96~23.28t/hm2,多层感知器估测结果的偏差范围更小,为-19.09~20.19t/hm2。因此,多层感知器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

    结合自适应阈值与峰值的LiDAR林分平均高反演方法研究
    吴思敏, 孙华, 林辉
    2021,(1):  61-68.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09
    摘要 ( 448 )   HTML ( 6)   PDF (12187KB) ( 2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密度不断增加,提取样地尺度的林分平均高成为可能。但样地尺度林分平均高的提取精度与树种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急需一种能适应各种树种的林分平均高提取方法。以广西省国有高峰林场为例,采用机载LiDAR点云数据生成的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结合地面实测的201个样地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自适应阈值与峰值的林分平均高提取算法,并分析了树种对提取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的林分平均高提取精度存在差异,杉木精度最高,而桉树和其他阔叶树种精度次之;2)自适应阈值结合峰值的算法能够较好提取林分平均高(R2=0.75,RMSE=3.11m,rRMSE=22.07%),并且对于不同的树种都有较强的稳健性;3)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对不同的提取方法存在敏感性差异。研究提取的林分平均高可为森林蓄积量与生物量反演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结合Landsat 8与PALSAR-2影像的龙南县针叶林蓄积量遥感估测研究
    罗凯健, 许晓东, 龙江平, 徐聪荣, 林辉, 和晓风
    2021,(1):  69-7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10
    摘要 ( 454 )   HTML ( 8)   PDF (5366KB) ( 2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分蓄积量估测是林业遥感的重要研究领域,由于云雾天气和光谱饱和现象等因素限制了光学遥感影像估测林分蓄积量的精度。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穿透性强、受云雾影响小等特点,弥补了光学遥感的不足。以江西省龙南县的针叶林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 8与PALSAR-2双极化SAR影像数据,在遥感数据预处理基础上,提取了光谱信息、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和后向散射系数等共245个遥感因子。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出65个遥感因子参与林分蓄积量估测。以林分郁闭度作为分层因子,分别采用线性、KNN、支持向量机(SVM)、多重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5种模型估测林分蓄积量,并对估测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实验结果表明:1)相比单独使用Landsat 8的光谱和纹理信息,基于郁闭度分级并融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信息明显提高了蓄积量的反演精度;2)对于低郁闭度林分,线性模型精度最高(rRMSE=21.16%),中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30.61%),高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27.53%)。在结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基础上,郁闭度分层能有效改善中高蓄积量区域的反演精度。

    基于ALS数据和哑变量技术森林蓄积量估测
    金京, 岳彩荣, 李春干, 谷雷, 罗洪斌, 朱泊东
    2021,(1):  77-85.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11
    摘要 ( 445 )   HTML ( 6)   PDF (4907KB) ( 4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机载LiDAR数据,分析哑变量对林分蓄积量估测精度的影响。以广西高峰林场为研究对象,借助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96个样地数据,将样地数据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建模样本和测试样本,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FR)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R)对建模样本与对应的点云特征回归建模,将树种组(针叶林和阔叶林)和龄组分别作为哑变量引入到回归模型。利用测试样本的估测精度评价模型的估测精度,引入树种组哑变量,随机森林模型决定系数R2从0.59提高到0.64,支持向量机模型决定系数R2从0.49提高到0.50。引入龄组哑变量,随机森林模型决定系数R2从0.59提高到0.65,支持向量机模型决定系数R2从0.45提高到0.55。根据模型的建模精度和验证精度结果得出,引入哑变量对蓄积量估测模型的精度提升是相对有效的。龄组哑变量对模型精度提升效果优于树种组哑变量。

    濒危植物九龙山榧与其同属广布种榧树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郑英茂, 周钰鸿, 潘成椿, 刘菊莲, 蓝本宽, 康华靖
    2021,(1):  86-9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12
    摘要 ( 434 )   HTML ( 3)   PDF (1869KB) ( 1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以栽培和野生条件下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雌、雄株)及同属广布种——榧树(T.grandis)为材料,比较了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光强的响应,以期为九龙山榧种质资源保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栽培条件下,九龙山榧雌株幼苗叶片的光系统I最大荧光值整体高于榧树及九龙山榧的雄株;九龙山榧雌、雄株幼苗的光饱和点也较高,分别为788.581和550.640 μmol/(m2·s),所对应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较高,分别为40.690和39.546 μmol/(m2·s)。同样,在野外条件下,九龙山榧雌、雄株的光饱和点也均显著高于榧树,分别为1 165.361和1 416.817 μmol/(m2·s),光系统II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以九龙山榧雌株为最高,其值为80.322 μmol/(m2·s)。由此可见,九龙山榧为阳生树种,且与榧树相比具有更强的光合潜力。

    临安山核桃产量的Lasso-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冯亚枝, 胡彦蓉, 刘洪久
    2021,(1):  94-102.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13
    摘要 ( 485 )   HTML ( 3)   PDF (1598KB) ( 1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产量的精确预测,分析了气候因素和种植规模对山核桃产量的影响,建立了Lasso回归和灰色预测组合模型,并以临安山核桃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Lasso-BP,Lasso-RBF以及Lasso-GRNN这3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相比,Lasso-GM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达到6.99%,能够较好地掌握山核桃产量的变化规律。同时,预测结果也显示,到2024年临安山核桃产量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景观连接度变化分析
    沈润, 史正涛, 何光熊, 林燕华
    2021,(1):  103-11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14
    摘要 ( 419 )   HTML ( 9)   PDF (7090KB) ( 4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基础,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生物栖息地斑块破碎化的问题依然存在,景观连接度定量评价对于保护区生物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以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图论的指数方法利用2014年和2018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对保护区栖息地的景观连接度指数的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18年的景观连接度指数中整体性连接度指数(IIC)、概率连接度指数(PC)都呈现下降趋势,IIC和PC指数分别下降0.29和0.53,指示保护区内栖息地破碎化加剧;2)最大斑块的重要性指数从85.14减少到84.19,重要性前十的斑块时空变化表明了自然保护区栖息地斑块面积不断减小,中部、中西部地区破碎化显著;3)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景观连接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橡胶林、耕地、水库、茶园4类土地利用增加是栖息地破碎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居民的绿道声景观感知评价研究
    边佳玉, 冷嘉惠, 赵正, 王雁斌
    2021,(1):  111-12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15
    摘要 ( 383 )   HTML ( 6)   PDF (4110KB) ( 30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20年上海市城区范围内512位受访市民的问卷调查,以上海市黄浦滨江陆家嘴段绿道为例,对市民的城市绿道声景观感知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就市民的偏好及其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区域包含自然型、建成型和混合型3类典型绿道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市民的城市绿道偏好主要在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之间体现出权衡关系,并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类影响因素既包括市民对不同的绿道声景观类型感知差异,同时也包括市民个体异质性所带来的选择性差异。研究结果将为构建更具实用性价值和自然生态效益的城市绿道形式提供参考和依据。

    玉溪市林分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朱洪琴, 王敬文, 许彦红, 期俊程, 罗航, 彭泽喜
    2021,(1):  121-131.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16
    摘要 ( 480 )   HTML ( 9)   PDF (7569KB) ( 2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分植被覆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林分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其时空变化是林分生态系统发展方向的判断依据。对玉溪市2010—2019年林分植被覆盖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探索了林分植被覆盖改善与退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林分植被覆盖整体呈向好趋势,各驱动因素与斜率均不是简单线性关系;道路和居民区与林分植被覆盖改善速度呈负相关、与退化速度呈正相关;DEM、坡度、大型水体、公益林管护与林分植被覆盖改善速度呈正相关、与退化速度呈负相关;坡向与林分植被覆盖改善速度呈正相关,地形起伏度与林分植被覆盖退化速度呈负相关。林分植被覆盖改善与退化的驱动力不尽相同,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这为更好制定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樟子松人工林混交改造后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石亮, 张日升
    2021,(1):  132-13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17
    摘要 ( 470 )   HTML ( 1)   PDF (2607KB) ( 1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以38 a生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带状间伐后,在间伐带内栽植樟子松、银中杨、色木槭幼苗形成混交林。应用典范对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的差异及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改造后土壤化学性质均高于对照,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樟×槭(PAM2)、樟×杨(PPM2)样地达到最高,分别为14.74 g/kg和49.63 mg/kg,但有效磷含量则低于樟×樟样地;与对照相比,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樟×杨样地土壤酶活性表现最好。总的来说,混交样地的土壤养分因子综合得分高于对照,针阔混交林普遍高于樟子松异龄林。因此,营建混交林是促进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改善,延长防护林生命周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森林草原交错区沟塘草甸土壤微量元素分析
    彭徐剑, 陈鹏飞, 王柏杰, 张恒
    2021,(1):  140-14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18
    摘要 ( 344 )   HTML ( 3)   PDF (1379KB) ( 1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森林草原交错区不同坡向沟塘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以内蒙古阿尔山市的沟塘草甸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阴坡阳坡不同深度土层有效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及有机C,全N,全P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沟塘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阴坡阳坡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而有效Cu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变化差异不显著;2)阴坡阳坡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均呈现Fe>Mn>Zn>Cu趋势;3)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与pH值无相关性,有效Fe含量与有效Mn、有效Cu、有效Zn含量相关性(P<0.01)极为显著;4)同一坡向不同深度土层C:N,N:P差异均不显著,而C:P差异显著;5)土壤pH在不同坡向不同深度土层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沟塘草甸土壤微量元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技术应用
    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东北林区航空林分材积表编制
    曾伟生, 孙乡楠, 王六如, 王威, 蒲莹
    2021,(1):  147-155.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19
    摘要 ( 830 )   HTML ( 21)   PDF (2012KB) ( 19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东北林区云冷杉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红松林、栎树林、桦树林、杨树林、榆树林、椴树林和水胡黄林10种森林类型的1 947个样地的激光雷达数据和地面实测蓄积量数据,首先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森林蓄积量回归估计模型,并通过对比分析,确定统一形式的基础回归模型;然后利用哑变量建模方法,建立基于不同森林类型参数和相同激光雷达变量的蓄积量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10种森林类型的线性蓄积量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个数在2~7之间,确定系数在0.460~0.858之间;非线性蓄积量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个数在2~4之间,确定系数在0.461~0.846之间。基于点云平均高度和平均强度建立的10种森林类型的二元蓄积量模型(研究称之为标准模型),其确定系数在0.440~0.815之间,平均预估误差在2.88%~4.42%之间,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在16.76%~25.52%之间,预估精度基本达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要求。依据研究建立的10种森林类型的蓄积量模型,可以编制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航空林分材积表,在森林资源调查实践中推广应用。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差分地位指数模型构建
    王志波, 季蒙, 李永乐, 李银祥, 马世明, 张海东
    2021,(1):  156-16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20
    摘要 ( 368 )   HTML ( 6)   PDF (2040KB) ( 1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阴山山地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43株解析木数据,基于Richards方程构建差分地位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差分模型拟合结果明显优于基础模型,R2均在0.96以上,RMSE在0.86~0.96之间,MAE在0.42以下。ADA法推导的模型,以bc为自由参数拟合结果要好于以a为自由参数;GADA法推导的模型,假设自由参数c与变量$X_{0}$成线性关系更合理。通过统计分析、残差分析和地位指数曲线簇比较,采用GADA法,假设自由参数$a=e^{X_{0}}$,$c=c_{1}+c_{2} X_{0}$所推导的差分模型为最佳模型,满足生物学和统计学两方面的要求。地位指数越大,优势木树高及其连年生长量的极值也越大,到达拐点的时间也越早。研究结果可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的单木树高提取方法研究
    白明雄, 张超, 陈棋, 王娟, 李华玉, 史小蓉, 田湘云, 张玉薇
    2021,(1):  164-172.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21
    摘要 ( 692 )   HTML ( 24)   PDF (5665KB) ( 6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目前流行的高分辨率可见光无人机遥感影像生成树木冠层高度模型,采用分水岭分割算法提取单木树高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位于云南省富民县的天然云南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疆Phantom 4 Pro无人机获取低空可见光遥感影像,利用Pix4D Mapper对无人机影像进行预处理及三维重建,生成三维点云,利用LiDAR360处理三维点云,构建DSM,DEM并生成CHM;采用分水岭分割算法对不同郁闭度条件下获得的CHM进行单木分割及树高提取,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分水岭分割算法能够准确分割CHM,利用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进行单木树高提取是可行的;将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提取的树高值与野外实地调查得到的树高值进行对比,R2为0.893,RMSE为1.23m,估测精度为87.58%;同时,林分郁闭度会对单木树高估测产生影响,根据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提取的3组样木树高与实地测量树高的决定系数(R2)分别是0.857,0.939和0.921,RMSE分别为1.450,1.097,0.896m,在低郁闭度林分内树高估测的精度显著高于高郁闭度林分。

    基于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的树冠提取研究
    黄彦晓, 方陆明, 黄思琪, 高海力, 杨来邦, 楼雄伟
    2021,(1):  173-17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22
    摘要 ( 659 )   HTML ( 10)   PDF (7444KB) ( 38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冠信息是森林资源调查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树冠冠幅测量方法为实地调查,该方法测量结果在特定的地形和森林环境中误差较大,且人力消耗大、操作繁琐、耗时长。无人机影像技术和深度学习的发展为树冠测量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实现思路。利用无人机获取了临安东部青山湖绿道两块纯水杉林样地的正射影像图,通过改进目前先进的目标检测方法 Faster R-CNN进行树冠的识别和冠幅的提取。基于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准确率和决定系数达到了92.92%和0.84,分别比改进前的模型提高了5.31%和0.12。这说明了无人机和目标检测技术识别树冠的可行性,这一方法和传统的调查方法相比,具有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优势。

    基于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的小班因子设置与信息获取方法
    代华兵, 李春干, 庞勇, 李崇贵
    2021,(1):  180-188.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23
    摘要 ( 639 )   HTML ( 12)   PDF (4768KB) ( 2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改善现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试验了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新技术体系。此方法虽较传统方法缺少下木植被与天然更新、林分健康状况等需实地调查记录的因子,但仍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小班林地和林木资源状况(类型、数量、质量和结构)及其所处自然环境条件,完全满足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需要和森林资源报表的统计需要,并可满足各种相关应用对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需要;除小班基本属性(土地类型、优势树种、林木起源和伴生树种)需要逐一进行图像解译和少量实地补充调查外,新技术体系的其余各项调查因子均可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自动获取,这极大地减少了调查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质量可控,有效地保证了小班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确保了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质量。

    复合肥和磷肥混施对云南松幼林生长的短期效应分析
    付志高, 李莲芳
    2021,(1):  189-19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24
    摘要 ( 1274 )   HTML ( 30)   PDF (1804KB) ( 17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复合肥(包括缓释肥)和磷肥配施对12a生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施肥后1a时的短期生长效应,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试验实施。施肥后1a时,处理组合林木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增长率分别达4.29%~12.37%,7.96%~22.58%和20.13%~38.39%,对照则是3.80%,10.21%和15.76%,处理组合间此3项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影响胸径增长率的主导因子是肥料种类,树高和材积的是磷肥施肥量。随着磷肥施肥量的增加,树高增长率随之提高,胸径则相反。肥料种类和磷肥施肥量的交互作用对胸径和树高增长率具有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的差异影响。云南松幼林胸径和树高生长对养分种类及其数量的需求具有差异,施肥以促进胸径生长为主。适宜的复合肥种类和磷施肥量配施可极显著促进林木生长。每5cm胸径作为计算施肥单位可实现精准施肥。综合理论与实际的最优处理组合,考虑到复合肥种类和磷施肥量交互作用结果,以及影响林木材积的主要因子,0.75和0.50kg/5cm的9个月缓释肥和磷肥配施可于1a的短期内促进云南松人工林幼林生长,提高林分蓄积量。

    思茅区森林生物量分层抽样调查设计
    王瑞, 杨沁雨, 欧光龙, 胥辉
    2021,(1):  197-202.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1.01.025
    摘要 ( 506 )   HTML ( 14)   PDF (3119KB) ( 3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普洱市思茅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森林起源、地类、龄组、优势树种作为分层变量,在95%的可靠性下,设置95%,90%和85%的抽样设计精度分层抽样进行森林生物量估测,将抽样调查结果与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分层抽样具有样本数量少、抽样精度高的明显优势,在普洱市思茅区,按85%的设计精度,按优势树种的分层抽样比系统抽样的效率约提高了52%;2)采用单变量进行分层抽样,优势树种具有显著优势。按85%的设计精度,在样本数量为44个的前提下,其实际抽样精度达到8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