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35-640. [2]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 [3]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80-488. [4]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资源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李少宁,王兵,赵广东,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理论与方法[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4):14-18. [6]刘玉龙,马俊杰,金学林,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88-92. [7]李建勇,陈桂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系框架整合的探讨.生态科学,2004,23(2):179-183. [8]余新晓,秦永胜,陈丽华.等,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2002,22(5):783-786. [9]周亚萍,安淑琴.生态质量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J].生态科学,2001,20(1):86-90. [10]段晓峰,许学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以山东省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2006,1(2):1-6. [11]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0,13(3):33-36. [12]王万忠,焦菊英.中国的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6,16(5):1-5. [13]中国自然地理图集编辑组.中国自然地理图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28-29. [14]祝列克.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动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