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文华,李飞.中国林业资源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1996. [2]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 国家林业局.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J].林业资源管理,2014(1):1-2. [4] 周晓峰.森林生态功能与经营途径[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5] 张永利,杨锋伟,王兵,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 鲍文,包维楷,何丙辉,等.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分配与拦截效应[J].山地学报,2004,22(4):482-491 [7] 刘煊章,田大伦,周志华.杉木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5,31(3):193-1995. [8] 杨吉华.山丘地区森林保持水土效益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3,7(3):47-52. [9] 将延玲,周广胜.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价[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5):426-432. [10] 张金池,康立新,卢义山.苏北海堤主要防护林类型防蚀功能研究[J].1996,20(3):11-15. [11] 周广胜,张新时.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生产力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6,20(1):11-19. [12] 傅伯杰,刘世良,马克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生态学报,2001,21(11):1885-1892. [13] 关文彬,王自力,陈建成,等.贡嘎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4):80-84. [14] 靳芳,鲁绍伟,余新晓,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531-1536. [15] 刘璨.森林固碳与释氧的经济核算[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25-29. [16] 余新晓,秦永胜,陈丽华,等.北京山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2002,22(5):783-786. [17] 陈遐林.华北主要林分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3. [18] 胡会峰,刘国华.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固碳能力评估[J].生态学报,2006,26(1):291-296. [19] 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0,20(5):733-740. [20] 高明福,罗刚,塔娜,等.红花尔基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及经营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6,19(3):34. [21] 李永多,王之迹,国丰富.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生长状况及结实规律的调查[J].林业科学,1981(3):306-313. [22] 杨帆,刘康,王效科,等.内蒙古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群落多样性变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 环境,2005,19(4):192-196. [23] 任丽娟,岳永杰,耿庆春,等.红花尔基樟子松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34(3):58-64. [24] 毛磊.红花尔基天然樟子松林分空间结构及其更新演替规律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25] 刘琳,刘美爽,徐永飞,等.我国重点国有林业局林地面积变化及趋势分析[J].林业科学,2015,51(8):88-94. [26] 刘洪林.内蒙古大兴安岭:建设生态文明先行林区[J].半月谈,2014(11):91-92. [27] GB/T 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