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凤日. 测树学[M].4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38-61.
|
[2] |
沈海龙, 崔晓坤, 孙海龙, 等. 东北东部樟子松幼林生长与立地因子关系研究[J]. 森林工程, 2020,36(3):12-20.
|
[3] |
Darius P, Eliud P, Robby K, et al. The implication of using a fixed form factor in areas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and soil conditions for Pinus kesiya in Zambia[J]. Taylor & Francis, 2016,78(1):35-39.
|
[4] |
刘守亚. 关于干形控制方法的几点意见[J]. 林业勘查设计, 1976(1):30-33.
|
[5] |
张剑英. 树干形数研究进展[J]. 山西林业科技, 2003(2):1-3.
|
[6] |
朱光玉, 胡松, 肖前辉, 等. 海南木麻黄不同形数对比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38(2):9-15.
|
[7] |
Stanisa B, Milan M, Damjan P. Form of beech trees in coppice forest of Fruska Gora[J]. Glasnik Sumarskog fakulteta, 2004(90):53-63.
|
[8] |
曲佳, 张雄清. 国内外树干干形的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7):3-7.
|
[9] |
孟宪法, 李悦黎, 白林波. 树干形状应用研究进展[J]. 陕西林业科技, 2000(3):60-65.
|
[10] |
林昌庚. 关于实验形数(一)[J]. 林业资源管理, 1974(2):11-19.
|
[11] |
林昌庚. 关于实验形数(二)[J]. 林业资源管理, 1974(3):15-26.
|
[12] |
吴纪昌, 李铁民, 孙拖焕, 等. 胸高圆锥系数和新绝对形数的研究[J]. 山西林业科技, 1997(4):2-6.
|
[13] |
史团省, 雷开寿, 张玉琴, 等. 水杉幼林立木干形指标调查简报[J]. 陕西林业科技, 1993(3):24-25.
|
[14] |
岑巨延, 黄永, 曾伟生. 广西速丰桉树人工林二元胸高形数模型研究[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8(1):6-10.
|
[15] |
李崇武, 刘碧云. 速生桉树实验形数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35(5):72-74.
|
[16] |
石振威, 曾思齐, 龙时胜, 等. 湖南针栎混交林直径分布及演替动向[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34(5):172-178.
|
[17] |
梁萌杰, 陈龙池, 汪思龙. 湖南省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格局及固碳潜力[J]. 生态学杂志, 2016,35(4):896-902.
|
[18] |
张旭华. 甘肃人工林云杉形数变化规律研究[J]. 甘肃林业科技, 2017,42(4):28-31.
|
[19] |
孔秀荣, 黄道年, 邓绍林. 杉木干形与材积数表的检验[J].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2(3):92-95.
|
[20] |
田建民, 林建立, 杨凯. 人工落叶松胸高形数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38(4):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