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纪山. 林木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的研究动态[J]. 世界林业研究, 1999, 12(4):19-22.
|
[2] |
Fu L, Sharma R P, Zhu G, et al. A basal area increment-based approach of site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for multi-aged and mixed forests[J]. Forests, 2017, 8(4):1-18.
doi: 10.3390/f8010001
|
[3] |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等.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断面积预测模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 14(7):10-17.
|
[4] |
Pienaar L V, Shiver B D. An analysis and models of basal area growth in 45-year-old unthinned and thinned slash pine plantation plots[J]. Forest Science, 1984, 30(4):933-942.
|
[5] |
颜伟, 段光爽, 王一涵, 等. 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构建[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6),55-61.
|
[6] |
姚丹丹, 雷相东, 张则路. 基于贝叶斯法的长白落叶松林分优势高生长模型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12(3):94-100.
|
[7] |
李春明. 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进行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6(1):44-49.
|
[8] |
李春明, 唐守正.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落叶松云冷杉林分断面积模型[J]. 林业科学, 2010, 46(7):106-113.
|
[9] |
朱光玉, 胡松, 符利勇. 基于哑变量的湖南栎类天然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2(2):155-162.
|
[10] |
杜纪山, 唐守正.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评述[J].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6):599-606.
|
[11] |
郭艳荣, 吴保国, 刘洋, 等. 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2, 25(5):47-52.
|
[12] |
Skovsgaard J P, Vanclay J K. Forest site productivity:a review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natural site conditions[J]. Forestry, 2013, 86(3):305-315.
doi: 10.1093/forestry/cpt010
|
[13]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
[14] |
刘洵, 曾思齐, 龙时胜, 等. 湖南省栎类天然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研制[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9, 39(3):265-272.
|
[15] |
李海奎, 法蕾. 基于分级的全国主要树种树高-胸径曲线模型[J]. 林业科学, 2011, 47(10):83-90.
|
[16] |
雷相东, 符利勇, 李海奎, 等. 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J]. 林业科学, 2018, 54(12):116-126.
|
[17] |
孟宪宇. 测树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
[18] |
段光爽, 李学东, 冯岩, 等. 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树高曲线的混合效应模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2(2):163-169.
|
[19] |
唐守正. 统计和生物数学模型计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