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佳勇.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研究进展[J]. 中国林业经济, 2017(4):74-75.
|
[2] |
刘魏魏, 王效科, 逯非, 等. 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能力估算及其区域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26(9):2881-2890.
|
[3] |
国务院.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EB/OL].(2021-10-27)[2021-11-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720478144697606&wfr=spider&for=pc
|
[4] |
励龙昌. 以潜能函数建立单木生长模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0(4):22-28.
|
[5] |
邱学清, 江希钿, 黄健儿, 等. 杉木人工林竞争指数及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2(3):309-316.
|
[6] |
任瑞娟, 亢新刚, 杨华. 天然林单木生长模型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6):203-206.
|
[7] |
魏晓慧, 孙玉军, 马炜. 基于Richards方程的杉木树高生长模型[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5):661-666.
|
[8] |
刘强, 李凤日, 董利虎. 基于树冠竞争因子的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J]. 植物研究, 2014(4):547-553.
|
[9] |
刘四海, 曾伟生. 马尾松宏观尺度的单木生长模型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7(2):28-33.
|
[10] |
亢新刚, 崔相慧, 王虹. 冀北次生林3个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表的编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3):39-42.
|
[11] |
魏占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模型的应用[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4):31-33.
|
[12] |
马丰丰, 贾黎明. 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08(3):21-27.
|
[13] |
高东启, 邓华锋, 王海宾. 基于哑变量的蒙古栎林分生长模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1):61-64.
|
[14] |
曹磊, 刘晓彤, 李海奎, 等. 广东省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生长模型[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33(5):61-67.
|
[15]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
[16] |
LY/T 2654-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落叶松[S].
|
[17] |
曾伟生, 唐守正, 夏忠胜, 等. 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贵州省通用性生物量方程[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24(3):285-291.
|
[18] |
符利勇, 曾伟生, 唐守正. 利用混合模型分析地域对国内马尾松生物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31(19):5797-5808.
|
[19] |
曾伟生, 唐守正. 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及与加权回归的对比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24(2):137-143.
|
[20] |
曾伟生. 加权回归估计中不同权函数的对比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13(5):55-61.
|
[21] |
唐守正, 郎奎建, 李海奎. 统计和生物数学模型计算(ForStat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
[22] |
曾伟生, 唐守正. 立木生物量模型的优度评价和精度分析[J]. 林业科学, 2011,47(11):106-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