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Malhi Y, Baldocchi D D, Jarvis P G. The carbon balance of tropical,temperate and boreal forests[J]. Plant,Cell and Environment, 1999, 22(6):715-740.
doi: 10.1046/j.1365-3040.1999.00453.x
|
[2] |
陶玉华, 冯金朝, 曹书阁, 等. 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的碳储量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5):38-44.
|
[3] |
付尧.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碳储量定量估测[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6.
|
[4] |
DB32/T 2168—201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S].
|
[5] |
郝红科.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森林参数反演研究[D]. 西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6] |
LY/T 2254—2014,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杉木[S].
|
[7] |
付甜, 庞勇, 黄庆丰, 等. 亚热带森林参数的机载激光雷达估测[J]. 遥感学报, 2011, 15(5):1092-1104.
|
[8] |
李增元, 刘清旺, 庞勇. 激光雷达森林参数反演研究进展[J]. 遥感学报, 2016, 20(5):1138-1150.
|
[9] |
马利群, 李爱农. 激光雷达在森林垂直结构参数估算中的应用[J]. 世界林业研究, 2011, 24(1):41-45.
|
[10] |
刘浩, 张峥男, 曹林. 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垂直结构剖面参数的沿海平原人工林林分特征反演[J]. 遥感学报, 2018, 22(5):872-888.
|
[11] |
刘清旺. 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方法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
[12] |
王姣娇, 高唤唤, 康宏樟. 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 33(3):74-81.
|
[13] |
林卓. 不同尺度下福建省杉木碳计量模型,预估及应用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
[14] |
钟羡芳, 杨玉盛, 高人, 等. 老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及分配[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 3(2):11-18.
|
[15] |
Chen Qingqing, Xu Weiqiang, Li Shenggong, et al.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correspond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ability of four major forest types in south China[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 58(13):1551-1557.
doi: 10.1007/s11434-012-5100-8
|
[16] |
兰斯安, 杜虎, 曾馥平, 等.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4):1125-1134.
|
[17] |
刘延惠, 丁访军, 崔迎春, 等. 黔中地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29(4):278-283.
|
[18] |
方奇. 不同密度杉木幼林系统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研究[J]. 林业科学, 2000, 36(S1):28-35.
|
[19] |
丁波, 丁贵杰, 李先周, 等. 短期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碳储量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 36(8):66-71.
|
[20] |
王伟峰, 段玉玺, 张立欣, 等. 不同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7):669-678.
doi: 10.17521/cjpe.2015.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