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林业局公布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EB/OL].人民网,(2007-08-30)[2007-09-03].http://live.people.cn/note.php id=1750501171144945. [2]马祥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21(2):77-81. [3]张鼎华, 林卿.近自然林业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 2000(7):23-26. [4]孟庆繁.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 1998(2):26-30. [5]陈礼清, 张健.巨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I)—物种多样性特征[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4):309-312. [6]冯健, 张健.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规律[J].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8):1422-1426. [7]黄玉梅, 张健, 杨万勤.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J].生态学报, 2006, 26(8):2502-2509. [8]黄玉梅, 张健, 杨万勤.巨桉人工林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分布规律[J].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12):2229-2460. [9]许新桥.近自然林业理论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 2006, 19(1):10-12. [10]李春晖.浅谈近自然林业[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1, 20(1):49-51. [11]邵青还.关于生态良好的哲学思考[J].世界林业研究, 2001, 14(6):8-13. [12]陆元昌,Knunt S.,甘敬,等.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体系及在幼龄林抚育改造中的实践[J].中国造纸学报, 2004(增刊):285-289. [13]蔡年辉, 李根前, 陆元昌.云南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21(4):85-88. [14]许新桥.近自然林业理论评价[J].林业经济, 2006(2):24-32. [15]刘勇.尊重规律 贴近自然 努力提高三北四期工程建设质量[J].林业资源管理, 2003(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