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云,侯世全,李明辉,等.天山云杉林林冠干扰前后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林业科学研究,2005,18(4):430-435. [2]新疆森林编辑委员会.新疆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王燕,赵士洞.天山云杉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2):186-190. [4]喻庆国,曹顺伟,邓喜庆,等.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度空间分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94-8996. [5]李晓印.基于GIS的植被空间格局研究——以在陕西省耀县的实验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75-78. [6]王婷,任海保,马克平.新疆中部天山雪岭云杉种群动态初步研究[J].生态环境,2006,15(3):564-571. [7]刘翠玲,潘存德,师瑞峰.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天山云杉林倒木更新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7,24(6):821-825. [8]昝梅,陈冬花.ERDAS IMAGINE软件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巩留林场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25(3):178-182. [9]李霞,李虎,方建国,等.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问题和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3(5):5-8. [10]李志林,朱庆.数字高程模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78-80. [11]陈志彪.花岗岩侵蚀山地生态重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96-110. [12]陈小勇,林鹏.我国红树植物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3):104-109. [13]吕一河,傅伯杰.生态学中的尺度及尺度转换方法[J].生态学报,2001,21(12):2096-2105. [14]陈志强.区域多尺度LUCC及空间数据库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