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梅.大兴安岭森林水文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赵鹏武.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动态与养分释放规律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3] 郑关关.灵石山常绿次生林木质残体的组成 碳储量及其分解[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4] 代力民,徐振邦,陈华.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的变化规律[J].生态学报,2000,20(3):412-416. [5] 杨丽韫,代力民.长白山北坡苔藓红松暗针叶林倒木分解及其养分含量[J].生态学报,2002,22(2):185-189. [6] 王俊峰,郑晓贤,王铁牛,等.长白山云冷杉林倒木贮量及倒木对更新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4,19(S1):45-49. [7] 宋泽伟,唐建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粗死木质残体及其养分元素[J].生态学杂志,2008,27(12):2033-2041. [8] 徐化成.中国大兴安岭森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9] 席青虎.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10] 淑梅.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林分结构与天然更新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11] 李世吉,杨礼攀.森林粗木质物残体(CWD)的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3):37-44. [12] 张利敏.11个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分解过程中碳动态及影响因子[D].哈尔宾:东北林业大学,2010. [13] 周莉,代力民,谷会岩,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771-1775. [14] 刘翠岭,潘存德,梁瀛.鳞毛蕨天山云杉林粗死木质残体贮量及其分解动态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9,32(2):175-182. [15] 杨丽韫,代力民,张扬建.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倒木贮量和分解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9):1069-1071. [16] 刘翠岭.鳞毛蕨天山云杉林林冠干扰机制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