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凌浩,史世斌.长芒草草原群落种间关联与种群联合格局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4,13(3):62-67. [2] 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植物种群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127-129. [3] Peter G S.Quantitative Plant Ecology[M].Oxford: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1983:156-158. [4] 龙翠玲.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大小对树种更新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 (2):34-38. [5] 周政贤.茂兰喀斯特森林考察综合报告[C]//周政贤.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1-23. [6] 朱守谦,杨世逸.茂兰喀斯特森林初析[C]//周政贤.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210-224. [7] 朱守谦,魏鲁明.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结构研究[C]//朱守谦.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I).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12-21. [8] Sehluter D.A variance test for detecting species associations,with some example applications[J].Ecology,1984.65(3):998-1005. [9] 王伯荪,彭少麟.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间联结测定技术研究:I.种间联结测试的探讨与修正[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5,9(4):274-285. [10] 周先叶,王伯荪,李鸣光,等.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3):332-339. [11] 赵则海,祖元刚,杨逢建,等.东灵山辽东栎林木本植物种间联结取样技术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3):396-403. [12] 张忠华,胡刚,倪健.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的种间分离特征[J].生态学报,2010,30(9):2235—2245. [13] 李意德,许涵,陈德祥,等.从植物种群间联结性探讨生态种组与功能群划分——以尖峰岭热带低地雨林乔木层数据为例[J].林业科学,2007,43(4):9-16. [14] 龙翠玲.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主要树种的高度生态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2):36-39. [15] 龙翠玲.不同地形部位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国岩溶,2007,26(1):55-60. [16] 杨瑞,喻理飞,安明态.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演替中林木对生境利用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0(2):78-81. [17] 龙翠玲.喀斯特森林林隙特征与更新[M].北京:中国地质出版社,2008:149-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