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庆波, 李意德, 陈步峰, 等.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11-21.
|
[2]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EB/OL].(2021-09-08) [2021-09-08].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5461/20210908/162515850572900.html .
|
[3] |
黄全.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类型及其科学研究价值[J]. 自然资源, 1985(1):67-73.
|
[4] |
张金屯. 数量生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264-275.
|
[5] |
Shannon C E, Weaver W.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 Illinois :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49.
|
[6] |
Smith E P. Niche Breadth, Resource availability,and inference[J]. Ecology, 1982, 63(6):1675-1681.
doi: 10.2307/1940109
|
[7] |
Pianka, R E. The structure of lizard communities[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 Systematics, 1973, 4(1):53-74.
|
[8] |
周丹, 丛沛桐, 于涛, 等. 羊草种群生态位的计算方法[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9, 27(3):48-50.
|
[9] |
臧润国, 成克武, 李俊清, 等. 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10] |
上官铁梁, 张峰. 山西锦山植被优势种群格局与种间联结的研究[J]. 武汉植物学报, 1988, 6(4):357-364.
|
[11] |
余世孝. 鼎湖山厚壳桂群落优势种生态宽度与重叠之研究[G]//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第3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32-41.
|
[12] |
郭全邦, 刘玉成, 李旭光. 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序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22(1):73-78.
|
[13] |
彭少麟, 方炜. 鼎湖山植被演替过程优势种群动态研究Ⅲ.黄果厚壳桂和厚壳桂种群[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4, 2(4):79-87.
|
[14] |
杨梅, 林思祖, 刘洪波, 等. 甜槠天然群落主要种群高度生态位在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7(2):172-176.
|
[15] |
苏志尧, 陈北光, 古炎坤. 广东八宝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7(1):47-52.
|
[16] |
臧润国, 蒋有绪, 杨彦承.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1):17-22.
|
[17] |
王伯荪, 李鸣光, 彭少麟. 植物种群学[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132-148.
|
[18] |
廖宝文, 李玟, 郑松发, 等. 海南岛东寨港几种红树林植物种间生态位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3):403-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