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森林编辑委员会.中国森林——针叶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 韩有志,李玉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物量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7(3):278-283. [3] 罗云建,王效科,张小全,等.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算参数[J].林业科学,2010,46(2):6-11. [4] 万猛,樊巍,田大伦.太行山南麓栓皮栎林生物量和材积关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37-1438. [5] 孟宪宇.测树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6] MONSIM.植物群落的数学模型.植物生态学译丛(第一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123-144. [7] 木村允.陆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的测定法[M].姜恕,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59-105. [8] 冯宗炜,王效科,吴刚.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9] 邹春静,卜军,徐文铎.长白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5,6(2):123-127. [10] 白建含.白龙江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1,26(4):32-35. [11] 张会儒,赵有贤,王学力,等.应用线性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1999(6):63-67. [12] 吕勇,唐代生.林木材积与生物量的相关性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7,16(2):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