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 Daujye Lu,muning Wang,ho-chia Chueh. Assessing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wu-wei-kang wildlife refuge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bility of RAPPAM[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08(54):51-78. [3] 刘义,袁秀,李景文,等.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及优先性确定[J].林业资源管理,2008(4):30-36. [4] 权佳,欧阳志云,徐卫华. 自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价和优先性确定方法及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9,28(6):1206-1212. [5] 栾晓峰,习妍,陈晨,等. 东北自然保护区压力威胁影响因子及趋势[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5):725-732. [6] 薛达元、郑允文.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4,10(2):6-9. [7] 王献浦,崔国发.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8] 姜立军,苗鸿,张菊. 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5(01):156-161. [9] 王双玲,李霞,罗杨,等. 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价方法—保护地区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介绍[J].野生动物,2005,26(2):54-56. [10] 权佳,欧阳志云,徐卫华,等. 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生物多样性,2010(1):90-99. [11] 刘国强,李云,王志臣.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考核评估制度[J].林业工作研究,2006(07):31-37. [12] 李云.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考核评估制度及其运作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7(5):9-13. [13] 德鲁克(Drucker P F).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4] LY/T 1726-2008,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