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建勇,陈桂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系框架整合的探讨[J].生态科学,2004,23(2):179-183. [2]余新晓,秦永胜,陈丽华,等.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2002,22(5):783-786. [3]周亚萍,安淑琴.生态质量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J].生态科学,2001,20(1):86-90. [4]段晓峰,许学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以山东省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1-6. [5]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3):33-36. [6]李立辉.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测方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7]刘玉龙,马俊杰,金学林,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综述[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05,15(1):88-92. [8]徐岚,赵翌.利用马尔柯夫过程预测东陵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1993,4(3):272-277. [9]王雪军,杨建新,孙玉军.晋陕蒙接壤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动态遥感研究与预测[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4):58-61. [10]王雪军,程春满,杨建新,等.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景观动态监测与预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4):3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