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傅小锋.干旱区绿洲发展与环境协调研究[J].中国沙漠, 2000,20(2):197-200. [2] 张若蕙, 楼炉焕, 李根有.浙江珍稀濒危植物[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34-158. [3] 韩路, 王海珍.塔里木河上、中游胡杨种群结构与统计分析[J].生态学报, 2007, 27(4):1315-1322. [4] 祝宁.生境及其多样性测定[J].东北林学院学报, 1982, 10(1):25-28. [5] 陈存及, 曹永慧, 董建文, 等.乳源木莲天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1, 21(3):207-211. [6] 贺金生, 陈伟烈, 李凌浩.中国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的群落多样性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4):303-311. [7] 苏志饶, 吴大荣, 陈北光.粤北天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与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3):337-341. [8] 马风云.生态系统稳定性若干问题研究评述[J].中国沙漠,2002, 22(4):401-407. [9] 张新时.西藏阿里植物群落的间接梯度分析、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1, 15(2):101-113. [10] 胡玉佳, 李玉杏.海南岛热带雨林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11] 潘晓玲, 张宏达.柴达木盆地植物区系分析及形成的探讨[J].新疆大学学报, 1995, 12(1):81-86. [12] 谢宗强, 陈伟烈, 路鹏, 等.濒危植物银杉的种群统计与年龄结构[J].生态学报, 1999, 19(4):521-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