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田军. 华北落叶松和樟子松树高与胸径的相关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1,17(22):72.
|
[2] |
杨美灵. 蛮汉山樟子松、油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及对环境响应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
[3] |
楚聪颖. 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及其土壤养分变化[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5.
|
[4] |
刘平. 樟子松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因子的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09.
|
[5] |
张锦春, 赵明, 唐进年, 等. 建立樟子松农田防护林可行性分析[J]. 甘肃林业科技, 2000,25(l):24-27.
|
[6] |
王沛, 孙伟平, 王晓娜. 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地区樟子松的土壤条件[J]. 林业科技, 1995,20(2):14-15.
|
[7] |
郭永堂. 阿勒泰地区引种樟子松生长情况的调查[J]. 防护林科技, 1994,20(3):52-53.
|
[8] |
王志明, 刘国荣, 王永民. 吉林省樟子松人工林大面积枯黄现象的调查[J]. 吉林林业科技, 1997,128(3):40-41.
|
[9] |
宁波. 樟子松人工林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的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7.
|
[10] |
王利, 丰震, 白世红, 等. 麻栎树高与胸径相关关系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05,159(4):33-34.
|
[11] |
格日勒, 斯琴毕力格, 金荣.毛乌素沙地引种樟子松生长特性的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18(5):159-162.
|
[12] |
王超群. 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系统的研建[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3.
|
[13] |
姜凤岐, 曾德慧, 范志平, 等. 沙地樟子松林草木生长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1996,7(S1):1-5.
|
[14] |
薛佳梦, 柴一新, 祝宁, 等. 哈尔滨城市人工林主要树种生长特征比较[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41(7):15-18.
|
[15] |
陈瑶. 帽儿山樟子松森林经济成熟的确定[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
[16] |
赵塔娜. 内蒙古山地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及生长规律的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
[17] |
孟鹏. 章古台沙地37年生赤松和樟子松生长特性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 2013(5):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