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廖培来, 朱积余. 广西名优经济树种[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
[2] |
朱积余. 红锥速生丰产造林技术的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 1991,20(4):175-180.
|
[3] |
刘恩, 王晖, 刘世荣.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红锥人工林碳贮量与碳固定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23(2):335-340.
|
[4] |
丘小军, 朱积余, 蒋燚, 等. 红锥的天然分布与适生条件研究[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6,25(2):175-179.
|
[5] |
郭文福, 蔡道雄. 红椎大径材近自然培育适用性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 2015,42(1):79-82.
|
[6] |
黄承标, 杨茂好, 牙美华, 等. 桂西北红椎次生林生长及土壤的理化性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8(2):54-56.
|
[7] |
卢立华, 汪炳根, 何日明. 立地与栽培模式对红椎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1999,12(5):519-523.
|
[8] |
郑威, 谭一波, 唐洁, 等. 不同坡位下红锥人工林的土壤呼吸特征[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35(6):11-14.
|
[9] |
黄全能 . 红锥天然林生长规律与生物量的调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1998,25(2):20-23.
|
[10] |
卢立华, 冯益明, 农友 , 等. 基于林班尺度的森林立地类型划分与质量评价[J]. 林业资源管理, 2018(2):48-57.
|
[11] |
黄全能, 陈东华, 代全林, 等. 红锥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01,28(2):17-19.
|
[12] |
钱永平, 李宝银, 吴承祯, 等. 生态环境因子对阔叶林质量的影响——坡位与林分蓄积关系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 2009(1):80-83.
|
[13] |
王明怀, 陈建新. 红锥等8个阔叶树种抗旱生理指标比较及光合作用特征[J]. 广东林业科技, 2005,21(2):1-5.
|
[14] |
林俊平.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02,9(3):59-61.
|
[15] |
唐启义. DPS数据处理系统:第一卷基础统计及实验设计[M]. 4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