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君洁.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9.
|
[2] |
Sun Z C, Li X W, Fu W X,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on surface runoff in urban areas of Beijing,China[J]. Journa of Applied Remote Secsing, 2013,8(1):1354-1365.
|
[3] |
刘纪远, 匡文慧, 张增祥, 等.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 地理学报, 2014,69(1):3-14.
doi: 10.11821/dlxb201401001
|
[4] |
潘明麒, 于秀波. 不同时段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退田还湖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20(9):140-145.
|
[5] |
陈文波, 肖笃宁, 李秀珍. 景观空间分析的特征和主要内容[J]. 生态学报, 2002,22(7):1135-1142.
|
[6] |
罗为检, 王克林, 刘明. 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11(2):150-152.
|
[7] |
伍星, 沈珍瑶. 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23(10):86-92.
|
[8] |
何春阳, 史培军, 陈晋.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研究[J]. 中国科学:D辑, 2005,35(5):464-473.
|
[9] |
White R, Engelen G. High-resolution integrated modeling of the spatial dynamics of urban and regional systerm[J]. Computer,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 2000,24:383-400.
doi: 10.1016/S0198-9715(00)00012-0
|
[10] |
孟瑶瑶, 薛丽芳.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水保保持研究, 2017,24(3):247-252.
|
[11] |
程鹏. 基于RS和GIS的泰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扩展研究[D].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10.
|
[12] |
吴春花, 杜培军, 谭琨. 煤矿区土地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煤炭学报, 2012,37(6):1026-1033.
|
[13] |
王秀兰, 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 1999,18(1):83-89.
|
[14] |
易扬, 信忠保, 覃云斌, 等. 生态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农林复合流域景观格局德尔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33(19):6277-6286.
doi: 10.5846/stxb201306071389
|
[15] |
黄秋燕, 胡宝清, 曾令锋. 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资源科学, 2009,31(10):1805-1814.
|
[16] |
马彩虹, 任志远, 李小燕. 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转移流及空间集聚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68(2):257-267.
doi: 10.11821/xb201302010
|
[17] |
秦罗义, 白晓永, 王世杰, 等. 近40年来贵州普定典型喀斯特高原景观格局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14,33(12):3349-3357.
|
[18] |
段亚锋, 王克林, 冯达. 洞庭湖区景观异质性的尺度效应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41(4):225-228.
|
[19] |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和等级[M].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6-106.
|
[20] |
臧淑英, 王凌云, 那晓东. 基于经济驱动因子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区域差异分析[J]. 地理研究, 2011,30(2):224-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