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芬萌, 安树青, 关保华 , 等. 生态交错带及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7,27(7):3032-3042.
|
[2] |
Jack B, Kris F, Robert J W . The edge effect and ecotonal species:birds communities across a natural edge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J]. Ecology, 2002,83(11):3048-3059.
doi: 10.1890/0012-9658(2002)083[3048:TEEAES]2.0.CO;2
|
[3] |
夏红霞, 朱启红, 宫渊波 . 生态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J]. 福建林业科技, 2013,40(1):221-226.
|
[4] |
熊丹, 欧晓昆, 黄文君 , 等. 基于土壤养分的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宽度测定[J]. 生态科学, 2014,33(3):594-602.
|
[5] |
牟长城, 韩士杰, 罗菊春 , 等. 长白山森林——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和环境梯度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1):1-7.
|
[6] |
贾宝全, 慈龙骏, 蔡体久 , 等. 绿洲——荒漠交错带环境特征初步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13(9):1104-1108.
|
[7] |
夏哲超, 潘志华, 张璐阳 , 等. 基于水分的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以武川县为例[J]. 资源科学, 2010,32(2):317-322.
|
[8] |
郑翠玲, 曹子龙, 赵廷宁 , 等.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弃耕地植被的演替规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3(1):72-76.
|
[9] |
房用, 王淑军, 刘月良 , 等.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植被群落演替阶段[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36(9):89-93.
|
[10] |
王婷, 欧晓昆, 张志明 , 等. 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的宽度测定[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4(5):604-612.
|
[11] |
王志述 . 宁夏四儿滩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界判定及植被数量特征分析[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0-24.
|
[12] |
石培礼, 刘兴良 . 游动分割窗技术在生态交错带定量判定中的应用:以四川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为例[J]. 植物生态学报, 2002,26(2):189-194.
|
[13] |
洪伟, 吴承桢, 林成来 , 等. 福建龙栖山森林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研究[J]. 林业科学, 2000,36(2):33-38.
doi: 10.11707/j.1001-7488.20000206
|
[14] |
李振基, 刘初钿, 杨志伟 , 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郁闭稳定甜槠林与人为干扰甜槠林物种多样性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24(1):64-68.
|
[15] |
何彤慧, 程志, 张玉峰 , 等. 银川平原沟渠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J]. 湿地科学, 2013,11(3):352-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