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香亭.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 [2] 魏强,凌雷,柴春山,等.兰州南部山区森林生态功能恢复技术及模式[J].林业资源管理,2010(5):97-104. [3] 许新桥.近自然林业理论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1):10-13. [4] 陆元昌,栾慎强,张守攻,等.从法正林转向近自然林:德国多功能森林经营在国家、区域和经营单位层面的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1):1-11. [5] 海因里希·斯匹克,白秀萍,吴水荣.降低生态风险近自然森林经营应运而生[N].中国绿色时报,2012-08-07(A03). [6] 苏永祥,魏强,凌雷,等.兰州南部山区坡耕地与荒草坡地森林植被恢复技术及模式[J].中国水土保持,2011(9):18-21. [7] 王万鹏,李正平,钟芳.兰州市郊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稳定性初探[J].中国沙漠,2006,26(4):569-573. [8] 肖洪浪,段争虎,宋耀选,等.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植被的水环境响应[J].中国沙漠,2006,26(4):517-521. [9] 魏强,凌雷,张广忠,等.兴隆山森林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结构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5):5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