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植物志:第1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281-282. [2] 李铁明.太行山低质低效林判定标准[J].山西林业科技,2001(3):7-8. [3] 苑国城,苑洪涛,王秀枝,等.探讨:残次林模拟自然林改造[J].中国林业,2006(2):42-43. [4] 李进峰,宫渊波,陈林武,等.广元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分形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5):167-168. [5] 周萍,刘国彬,侯喜禄.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2):75-82. [6] 曾志新,罗军,颜立红,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湖南林业科技,1999,26(2):26-29. [7] 刘世荣.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指标系统构建[C]//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森林生态学论坛.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222-228. [8] 臧润国,朱春全,雷静品,等.可持续经营框架下阔叶红松林区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体系的研究[J].生物多样性,1999,7(3):189-196. [9] 吕勇,叶涛,吕飞舟,等.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3(4):8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