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草资源研究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4-28
    综合管理
    对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及年度出数的研究与探讨
    周昌祥
    2013,(2):  1-5. 
    摘要 ( 203 )   PDF (978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我国现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改进要点及每年全国森林资源年度出数的途径与方法,并将现有体系与新的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希望对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完善有所借鉴。
    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的实践与思考——以广东省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为例
    黄平
    2013,(2):  6-9. 
    摘要 ( 194 )   PDF (971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广东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简要阐述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方案提出、思路、技术要点、特征和结果评价等方面阐明了在广东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进行的大样地监测试点,并就实践成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推广提供借鉴。
    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论探索与对策研究
    曾祥谓, 樊宝敏, 张怀清, 雷相东
    2013,(2):  10-16. 
    摘要 ( 188 )   PDF (992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功能林业已经成为世界林业发展的主流,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是提高我国森林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探索了多功能森林经营概念,论述了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探讨了我国实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对策,最后指出:需要树立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强化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和制度支撑体系,逐步推动多功能森林经营在我国的实施。
    林权改革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妮, 曾思齐, 肖化顺, 刘发林
    2013,(2):  17-22. 
    摘要 ( 191 )   PDF (981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分析了林权改革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林权改革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础,明晰林权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必要条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推动力量,林权能否流转、能否处置变现则是林权改革是否成功、林业产业化能否推进的最终衡量标准。加快制订并推出《资产评估准则——森林资源》,培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理顺相关的金融等管理体制,为实现林业快速发展和提高林农收入创造条件。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绩效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张连刚, 支玲, 谭泽飞
    2013,(2):  23-28. 
    摘要 ( 169 )   PDF (980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集聚林业资源、发挥合作经济优势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林合组织的发展绩效既关系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巩固,又影响林农根本利益的实现。对合作组织运行绩效的现实表现、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影响因素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我国人工造林质量管理探讨
    蔺瑞岚
    2013,(2):  29-32. 
    摘要 ( 155 )   PDF (1054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造林面积不断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造林投资标准、种苗工程、造林后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加强林地林木保护、科技支撑、种苗培育,增加投入,促进人工林造林质量管理与森林灾害预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人工造林质量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园林绿化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发展对策的探讨——以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为例
    闫学强, 王霞, 李静
    2013,(2):  33-36. 
    摘要 ( 151 )   PDF (972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绿化事业承担着优化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在阐述健康城市相关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园林绿化在建设健康北京中的重要作用;对比国内外健康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针对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北京园林绿化建设该如何加强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探析
    王爱
    2013,(2):  37-41. 
    摘要 ( 161 )   PDF (970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森林旅游产品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森林旅游产品的特征、发展趋势等因素,总结出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即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主题定位为理念、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休闲体验为重点、以乡土开发为特色。以期对不断发展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及经营提供建议和参考。
    低碳经济视野下森林旅游发展探讨
    赖晓华, 聂华, 滕汉书
    2013,(2):  42-45. 
    摘要 ( 156 )   PDF (962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低碳经济已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需求意愿、驱动机制、开发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几个方面对森林旅游低碳化发展的研究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对森林旅游低碳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现代电子称重技术发展对森林收获计测的影响
    薛秀康
    2013,(2):  46-50. 
    摘要 ( 170 )   PDF (971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森林收获计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现代电子称量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指出木材及木制品以体积计量计价的局限性和以重量计量计价的优势,认为当前一些木材市场上出现的买卖双方以重量而不是以材积计量计价现象有其历史必然性。基于以重量计量计价更为客观、准确、快捷、高效,并大幅降低成本的优势,其在纸浆等工业原料林经营、林业碳汇贸易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科学研究
    近12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天气变化的探讨
    武健伟, 孙涛
    2013,(2):  51-55. 
    摘要 ( 199 )   PDF (1105KB)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01—2012年春季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观测和统计资料,归纳总结了2001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天气的基本特点,分析了与沙尘天气有关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植被覆盖、土壤含水量等下垫面因子的变化规律;基于气候背景、地表状况的变化趋势预测了今后一段时间沙尘天气的发展趋势。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艾尼瓦尔·吐米尔, 张婷, 阿不都拉·阿巴斯
    2013,(2):  56-63. 
    摘要 ( 152 )   PDF (1117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查明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物种组成成分,以及探讨影响该地区树附生地衣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以附生地衣覆盖度为指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点进行分组,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附生地衣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共有49种隶属于15科30属。2)根据DCA分析将该地区树附生地衣划分为3个样点组,样点组1共有地衣22种,总盖度为2.639%,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603;样点组2共有地衣27种,地衣总盖度为3.717%,物种多样性最大为1.972;样点组3:共有地衣 12种,地衣总覆盖度为1.036%,物种多样性最小量为0.871。3)CCA排序结果表明:低海拔区,人为干扰强度高,地衣多样性较低;中海拔区,森林郁闭度高,湿度适中,干扰较少,地衣多样性较高;高海拔区,森林郁闭度较低,树种较少,光强度较强,干扰较少,主要以壳状地衣为主,多样性较低。
    水曲柳落叶松带状混交林结构调整对水曲柳林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徐庆祥, 卫星
    2013,(2):  64-70. 
    摘要 ( 151 )   PDF (1375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尖砬沟森林培育实验站23a生水曲柳落叶松带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对落叶松林带进行不同方式结构调整后水曲柳林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结构调整方式,对水曲柳林带土壤物理性质未产生显著影响,对土壤部分化学性质影响显著。去边行调整后水曲柳林带土壤,上层和中层的水解N含量显著大于其它调整及对照组对应层次的含量(P<0.05),上层的有机质含量也明显大于其它调整及对照组的含量(P<0.05)。对落叶松去边行与隔株去株和品字型均匀伐相比,去边行表现出更好的改土效果。
    科尔沁差巴嘎蒿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
    李凯锋, 王树森, 罗于洋, 张海龙, 刘玉喜, 宋经纬
    2013,(2):  71-76. 
    摘要 ( 152 )   PDF (1337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科尔沁大青沟差巴嘎蒿群落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对土壤做剖面,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养分(氮、磷、钾)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土壤深度0~60cm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变化范围18.31~5.18g/kg,在0~5cm内,达到最大值为18.31g/kg;2)对土壤养分分析得知,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1.29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89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8.77g/kg,全钾平均含量(33.60g/kg)比全磷平均含量(0.09g/kg)、全氮平均含量(0.69g/kg)都大; 3)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效钾含量不相关。
    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响应
    范文斌, 赵从举, 林智, 陈浩
    2013,(2):  77-82. 
    摘要 ( 216 )   PDF (1171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海南西部儋州林场选取空间相邻、自然条件相似、不同林龄序列的桉树人工林作为研究样地,通过定点系统监测,分析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生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胸径4—7月增长较快,7—10月增长最快,其它月份明显减缓。2)1—3a桉树人工林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材积年内增加幅度逐渐增加,3a达到最大值,4a较大,5a增长明显减缓。3)林龄显著地影响单株桉树生长,其中3a影响最大;土壤水分、降水极显著影响桉树生长,而气温对单株生长量影响不显著。4)土壤水分随林龄增加而减少,较低土壤水分对桉树人工林生长产生干旱胁迫作用,致使桉树单株材积增加减少,尤其是5a桉树人工林材积增加量减少最为明显。
    模型形式和地域对落叶松地上生物量预测的影响
    郑立生, 李海奎
    2013,(2):  83-88. 
    摘要 ( 173 )   PDF (1061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树高测定困难且不准确的问题,以东北地区的落叶松实测生物量大样本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一元模型和二元模型,以大样本的树高、胸径实测数据为预测变量,研究模型形式和样本抽取范围对落叶松地上生物量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模型在建模样本抽取的范围内,省级尺度和区域尺度的预测值都和二元模型没有显著差异,而在非建模区域,省级尺度和区域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所有径阶一元模型的预测值都大于二元模型。在全部的区域,小径阶树木一元模型的预测值均大于二元模型,在建立模型时应引起重视。
    青石冈林场木荷直径结构研究
    孟伟, 陈彩虹, 胡焕香, 吴疆, 陆禹, 丁思一
    2013,(2):  89-93. 
    摘要 ( 244 )   PDF (1043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湖南青石冈林场木荷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木荷直径结构规律。运用威布尔分布(Weibull)、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伽马(Gamma)分布进行直径拟合,并结合X2对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木荷林分平均胸径为10.4cm,在5.1~37.1cm之间变动,全距32.0cm,径阶分布范围不大;小径阶的林木数量居多(6~12cm),累计百分比已达到83.7%;4种分布函数中,威布尔分布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对数正态分布,但两者的差异不大,均可用于预测木荷林直径结构。
    木本淀粉能源植物栓皮栎与麻栎的资源调查以及分布规律
    李迎超, 厉月桥, 王利兵, 于海燕, 张兴锐, 刘鹏飞
    2013,(2):  94-101. 
    摘要 ( 256 )   PDF (1467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的栎类资源,对我国栓皮栎与麻栎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确定了具体分布范围,并根据分布区内林分的集中程度和类型进行了分布区划,其结论如下:1)栓皮栎与麻栎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两个特别行政区均有资源分布,栓皮栎分布区跨冷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热带4个气候带,麻栎分布区跨暖温带、北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2)栓皮栎与麻栎在我国的水平分布总体上呈东北、西南走向为直线,东部、南部为沿海岸线的“D”字形分布;3)栓皮栎和麻栎分布区海拔的上、下限与地理纬度相关性较低(R2值分别为0.162 5,0.019 1和0.259 4,0.060 6),而与地理经度间的相关性较高(R2值分别为0.708 5,0.494 1和0.763 5,0.705 0),均随着地理经度的增加其分布区海拔的上、下限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4)栓皮栎集中分布区与麻栎次集中分布区为秦巴山地与陇南山地东部、伏牛山山地、桐柏山与大别山山地北部,以上地区是开发利用这两种栎类资源的理想地区。
    海南岛海岸线木麻黄林现状调查
    刘成路, 冉焰辉, 陶悠, 宁雪萍, 白礼姣, 叶华江, 李小容, 李蕾
    2013,(2):  102-106. 
    摘要 ( 158 )   PDF (1028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机选取海南岛沿海木麻黄林12个调查点,进行了密度、郁闭度、林龄及林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木麻黄林地分为人为破坏林、自然衰退林、保存完好林及重建林四大类型。对各类型林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深圳市区域绿道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评估
    林石狮, 叶有华, 孙延军, 李洁, 郭微, 吴国昭, 孙芳芳
    2013,(2):  107-112. 
    摘要 ( 242 )   PDF (989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深圳市区域绿道控制范围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多样性调查,包括一疑似新种的颈槽蛇在内,共记录17种两栖动物和25种爬行动物,隶属于4目13科32属。包括: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1种(占总种数的2.38%),IUCN红色名录易危种1种(占总种数的2.38%),红皮书易危种6种(占总种数的14.29%),“三有动物”39种(占总种数的92.86%);省重点保护动物2种,中国特有种2种,华南区特有种类12种。深圳市区域绿道控制范围内包含了丰富的两栖爬行动物,具有显著的热带特色和较多保育种类,进一步优化绿道网建设与管理对保障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文冠果人工林发展历程及其资源数量与分布
    柴春山, 戚建莉, 薛睿, 芦娟, 王子婷, 王三英, 焦强
    2013,(2):  113-118. 
    摘要 ( 189 )   PDF (1050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2012年,对甘肃省文冠果人工林的发展历程、人工林资源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文冠果人工林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20世纪60—80年代和2008年到现在;栽培范围涉及全省14个市(州)的10个市(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白银、兰州、武威、张掖和酒泉);人工林资源量达2.18万hm2,其中约2.67 hm2是20世纪60—80年代栽培的,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和河西地区,多呈块状或散生分布;其余是2008年以后栽植的,涉及以上除酒泉、陇南以外的8个市,主要栽植在退耕地中,其次是农耕地和荒山;农耕地中的文冠果生长最好,其次是退耕地,荒山和低洼地的生长差。
    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生态位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赵丽, 张蓬涛, 姚运肖
    2013,(2):  119-124. 
    摘要 ( 139 )   PDF (1224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在生态位理论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生态位模型定量分析了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和经济生态位。研究表明,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中,耕地数量生态位最高,其次是草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数量生态位最低;2000—2009年期间,耕地、草地数量生态位呈总体下降趋势,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数量生态位呈总体上升趋势;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差值较大,近几年市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更加剧了这种差值的进一步拉大。最后,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从提高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火烧迹地恢复的研究进展
    赵凤君, 王立中, 陈鹏宇, 舒立福
    2013,(2):  125-129. 
    摘要 ( 411 )   PDF (975KB) ( 5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了大面积珍贵的寒温带针叶林,形成了许多不同火烧强度、不同火面积的火烧迹地。从火烧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火烧迹地自然恢复状况、火后不同管理措施对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大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自然演替和人工管理措施下火烧迹地恢复的差异,并指出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因子、火烧迹地恢复模式和技术将是今后火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森林养生旅游研究进展
    刘甜甜, 马建章, 张博, 李静
    2013,(2):  130-135. 
    摘要 ( 269 )   PDF (986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国内外传统养生理论和养生旅游的相关概念及背景着手,概括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内涵和特征,重点梳理了国内森林养生旅游的理论研究、资源研究、市场需求及市场调查现状、产品开发策略等相关研究成果,并从提高森林养生旅游的社会认知度,加强森林养生旅游资源研究,加强市场营销策略和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注重森林养生文化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开发森林养生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技术应用
    “十二五”期间露水河林业局东升林场商品林合理年伐量测算
    谢小魁, 苏东凯
    2013,(2):  136-140. 
    摘要 ( 192 )   PDF (1009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传统的模拟测算法进行改进,以露水河林业局东升林场森林资源小班数据库为基础,测算了“十二五”期间商品林的合理采伐量,并模拟了在此采伐影响下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0年的采伐,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之和占商品林的比例由41.62%调整到42.02%,成熟林面积大幅度增加,过熟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森林资源结构得到优化;经过前5年的采伐,商品林蓄积由189.14万m3增为193.29万m3,森林资源消耗量低于生长量;每公顷蓄积由起初的134.85m3增加到137.80 m3;前5年合理年均采伐面积为182.42hm2,年均合理采伐蓄积为3.59万m3,可作为“十二五”期间调整采伐限额的依据。
    山东黄河三角洲网格法湿地恢复成效分析
    唐小平, 于江荣, 刘月良, 周天元
    2013,(2):  141-144. 
    摘要 ( 134 )   PDF (1208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008年以来,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对1 200 hm2的湿地开展网格法湿地恢复,同时在湿地恢复区观测湿地水文、植物、鸟类等指标,并与2007年(恢复前)和2010年(恢复后)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湿地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恢复前,湿地水域面积比例为0.53%,恢复后增加到11.82%;湿地野生高等植物恢复前和恢复后分别为14种和20种;湿地野生鸟类在恢复前和恢复后分别为47种和64种。
    AutoCAD在解析木圆盘数字照片中的应用
    白星雯, 徐罗, 李树滨
    2013,(2):  145-148. 
    摘要 ( 197 )   PDF (1484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使用AutoCAD测量圆盘年轮宽度的方法与步骤。采用计算比例尺的方法对AutoCAD中的圆盘数字照片进行缩放达到实物尺寸,再使用AutoCAD中的测量工具进行东西和南北两方向上的年轮宽度测量,通过模拟圆盘对圆盘数字照片的变形误差进行了分析,其精度达到了生产要求,且此方法方便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