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草资源研究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期刊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中国知网
林业资源管理(中国知网)
更多...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28
上一期
下一期
综合管理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绩效评价方法探讨
蒋爱军, 饶日光, 闫宏伟, 蓝成云, 柯善新
2013,(3): 1-4.
摘要
(
170
)
PDF
(996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绩效评价是衡量国家级公益林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效果和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成效的重要手段,意义十分重要。在阐述开展国家级公益林绩效评价必要性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体系和标准方法,并以湖南试点为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开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许洋洋, 周伯煌, 周潇烨
2013,(3): 5-8.
摘要
(
184
)
PDF
(993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地流转纠纷表现形式多样,法律适用过程中问题突出。林权制度改革要求林地流转纠纷的法律适用应以行政纠纷优先、民事赔偿优先以及刑事责任优先为原则。探寻法律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权属不明,合同效力问题以及流转主体杂乱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方面剖析,找出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法律适用的实现路径。
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中生态用地对策研究——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涵养补给生态功能区为例
孟庆华
2013,(3): 9-11.
摘要
(
189
)
PDF
(990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用地作为能起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土地类型,已经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和政府规划部门的重视。阐述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内涵,对甘南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中生态用地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定生态用地的原则及对策。
我国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杨开良
2013,(3): 12-16.
摘要
(
196
)
PDF
(1004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我国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了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加强科技支撑体系、注重人才培养、完善交易市场、制定产品标准与质量检测体系及信息化系统管理。
基于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林业碳计量研究进展
王秀云, 朱汤军, 赵彩芳, 叶华琳, 陆超
2013,(3): 17-22.
摘要
(
231
)
PDF
(1080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综述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领域的排放源确定、碳库选择与碳计量方法。根据收集到的UNFCCC附件I国家与非附件I国家缔约方向UNFCCC递交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对比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汇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所占的比重及源汇情况。我国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计量方面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需要加强研究,完善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提高我国的履约能力。
湿地水文功能及其保护与管理
邓侃
2013,(3): 23-27.
摘要
(
253
)
PDF
(1004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湿地是流域水资源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功能对保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区域生态环境良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湿地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提供水源、改善水质、调节气候等水文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了将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与流域综合管理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湿地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建议。
东北 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三总量”遥感检查探析
郑冬梅
2013,(3): 28-30.
摘要
(
191
)
PDF
(1077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回顾和总结“三总量”遥感检查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采伐地块识别率的主要因素以及遥感检查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完善“三总量”遥感检查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平原地区森林“扩面”探讨——以浙江省为例
徐军, 刘安兴, 郑云峰, 谭莹
2013,(3): 31-34.
摘要
(
175
)
PDF
(997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浙江省为例,阐述了新形势下平原地区发展森林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线”扩“面”拓展农田防护林带、平原通道绿化以及大力发展“木本农业”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原地区森林“扩面”的对策建议。
万罗山森林公园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彭后生
2013,(3): 35-39.
摘要
(
219
)
PDF
(1000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万罗山森林公园开发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罗山森林公园开发对策。
云南玉溪松小蠹虫成灾原因及防治对策
李燕
2013,(3): 40-42.
摘要
(
261
)
PDF
(992KB) (
4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是一种严重危害松属树种的世界性蛀干害虫,特别是对云南松的危害具有毁灭性。介绍了云南玉小蠹虫的分布特点,从林分类型和立地条件、气候、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小蠹虫成灾原因,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
科学研究
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研究
田稼穑, 铁牛, 李铁牛, 苏兴权, 韩永清
2013,(3): 43-47.
摘要
(
250
)
PDF
(1015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2008年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各森林类型生物量-蓄积量的线性模型计算乔木层碳储量,利用生物量扩展法计算林下植物固碳量,林地固碳量。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乔木层总固碳量为348.89TgC,乔木层碳密度为43.43t/hm
2
,林下植物固碳量为68.03TgC,林地固碳量为434.02TgC。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碳储量占林区总碳储量的86.10%。不同龄组碳密度高低排序是: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幼龄林、中龄林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39.66%。林木固定CO
2
1 279.26Tg,释放O
2
930.37Tg,林木固碳价值为4 186.68亿元,释放O
2
的价值为9 303.7亿元。
西藏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潜力研究
周永锋, 陈先刚, 黄子珊
2013,(3): 48-53.
摘要
(
169
)
PDF
(1216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西藏自治区2002—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逐年造林的树种、面积数据,利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人工林生长的历史数据拟合造林树种生长曲线,结合经文献调研所获得的树种生物量扩展系数、木材密度和碳含量等参数,采用“人工林生长曲线法”估算出西藏未来50年退耕还林工程林的碳汇潜力。结果表明:在2020,2030,2040,2050,2060年,西藏的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在无采伐模式下分别为0.214,0.205,0.159,0.087,0.054 TgC/a;在采伐模式下分别为0.214,-0.205,0.171,0.243,-0.352 TgC/a。
沙柳平茬碳汇功能与生产力分配格局研究
于海春, 李燕, 高润宏
2013,(3): 54-57.
摘要
(
215
)
PDF
(1328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毛乌苏沙地不同平茬时间的沙柳(Salix psammophila)进行调查和取样,计算和分析了沙柳的碳汇能力及生产力配置格局。结果表明:平茬对沙柳的碳储量以及生产力的增加明显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同的平茬年限中,2年平茬沙柳固碳量最大,达6.37t/(hm
2
·a),3年平茬次之;沙柳在3年平茬时生产力格局最优,生产力达29.21t/(hm
2
·a),2年平茬次之。总体来说,沙柳2年平茬碳汇功能最强,3年平茬生产力分配格局最优。
天山云杉林优势种空间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张春雨, 赵秀海
2013,(3): 58-62.
摘要
(
201
)
PDF
(1436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天山西部典型天山云杉林中系统布设监测样方,研究乔灌木层优势种空间结构、天山云杉个体间及其与林下忍冬层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天山云杉胸径分布呈倒“J”型分布;天山云杉整个种群及不同大小径级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忍冬除小尺度上(1~36 m)呈聚集分布外,其它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天山云杉和忍冬在1~28 m呈正相关关系,上下层竞争不明显,表现为共生或伴生;天山云杉除幼树和小树外,其它个体之间无显著空间关联性,空间上表现为独立分布特性。旅游、放牧等引起的森林小气候变化导致风干扰增加的可能性存在。
基于CVM法的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评估
刘杰, 孟全省
2013,(3): 63-68.
摘要
(
176
)
PDF
(1020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其游憩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得出针对保护区资源的游憩价值人均支付意愿值为80元/年,总游憩价值为3 560万元/年。同时,通过对受访者特征与支付意愿和支付意愿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支付意愿与其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环境保护意识、景观满意度、周边旅游次数显著正相关;支付意愿值与其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水平、旅游倾向、保护区了解程度和景观满意度显著水平上正相关。
尖山河小流域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冠层吸附水量的关系
杨桂英, 王克勤, 陈奇伯, 周芳
2013,(3): 69-73.
摘要
(
185
)
PDF
(1162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了处于不同次生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冠层叶吸附水量,并分析了二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49.33)、针阔叶混交林(38.33)、云南松林(28.67)、灌草丛(17.00)和桉树人工林(4.33),与其对应的冠层叶总吸附水量分别为12.93,7.29,5.86,3.81,4.86 t/hm
2
;总吸附水量与物种多样性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2
=0.593,n=15,p<0.01)。在木本植物层,随物种多样性递增,对应群落叶吸附水量先降后升;而草本层的叶吸附水量与物种多样性间未表现明显的相关关系。群落随演替的进行,植物多样性增加,群落截留效应逐步增大,且木本层的贡献也逐渐增大。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预警研究
孟伟, 陈彩虹, 陈望雄, 陆禹, 吴疆
2013,(3): 74-77.
摘要
(
155
)
PDF
(1089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预警指标体系,通过样本训练、新样本模拟仿真,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进行预警预测。结果表明:1)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用于森林生态健康预警是可行的;2)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处于蓝色和黄色警戒内,健康状况中等,需采取必要的健康经营方法。
不同生境中岷江百合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的差异分析
杨子松, 权秋梅, 唐功
2013,(3): 78-82.
摘要
(
162
)
PDF
(1004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利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Plus)和L1-6400便携式气孔导度系统对岷江百合的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进行测量,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1)通化沟岷江百合不同植株个体之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无显著差异;龙溪沟和面朝沟的岷江百合不同植株个体之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而其气孔导度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2)通化沟、龙溪沟、面朝沟3个不同生境的岷江百合个体之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的差异都极显著。
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任丽娟, 李钢铁, 孙新杰, 于世平, 郑宪武, 岳永杰
2013,(3): 83-87.
摘要
(
152
)
PDF
(1077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古营河林场设置了3块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兴安落叶松群落树种组成结构、直径树高分布、种群分布格局以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绰尔样地Ⅰ、样地Ⅲ为兴安落叶松纯林,密度分别为740株/hm
2
和380株/hm
2
,样地Ⅱ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并有白桦、黑桦、山杨的混交林样地,密度为1 080株/hm
2
;2)兴安落叶松纯林(样地Ⅰ和样地Ⅲ)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混交林地(样地Ⅱ)的种群为聚集分布;3)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垂直规律一致: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南岭大东山火烧迹地长柄双花木种群特征
缪绅裕, 陈志明, 李晓杰, 刘嘉俊, 王厚麟, 黄金玲, 伍国仪, 李卫坚, 黄成辉
2013,(3): 88-93.
摘要
(
184
)
PDF
(1298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植被样方调查法,比较研究了南岭大东山同一海拔高度火烧迹地自然恢复植被和长柄双花木种群与相邻未过火林地植被和种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火烧迹地上,长柄双花木种群恢复迅速,但麻栎、枹栎更占优势;未过火林地植被的优势种则为长柄双花木、马尾松、黄山松等。Jaccard相似度0.194,Cody指数29.00,表明物种替代速率高。火烧迹地植被的郁闭度、物种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J
D
,J
H
均略低于未过火林地,显示在过火后3年多的早期阶段,群落结构不如未过火林地稳定。径级结构表明,长柄双花木火烧迹地种群与未过火林地种群均显示出增长趋势,但火烧迹地种群规模小;高度结构上两者差异大。研究结果提示,长柄双花木种群在火烧迹地自然恢复良好,但应加强管护,以保障该种群得以生存和发展。
基于SOA的国家级森林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许等平, 罗鹏, 党永峰, 任怡, 黄国胜, 韩爱惠, 唐小明
2013,(3): 94-100.
摘要
(
184
)
PDF
(1688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OA架构和WebGIS等综合技术,研究构建了国家级森林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国林地“一张图”海量成果数据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的二三维一体化集成管理、无缝漫游和信息查询。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技术框架、数据整合、二三维一体化、海量数据查询检索等关键技术,为构建更为完善、稳定、高效的国家级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和服务平台积累了宝贵实战经验和技术支撑。
冀北山区森林景观结构特征研究
荣誉, 张荣风, 刘阳, 杨新兵
2013,(3): 101-105.
摘要
(
152
)
PDF
(1009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冀北山区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的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在森林景观分类的基础上,计算了森林景观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等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类型为8类,共235个斑块,斑块总面积为1 634.12hm
2
,景观斑块分形维数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最大(1.990 3),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小(1.115 9);景观多样性指数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大(8.662 8),天然针叶混交林最小(2.143 2);景观优势度指数天然油松林最大,为0.646 7,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最小,为0.108 3;景观均匀度指数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大,为0.961 7,天然针叶混交林最小,为0.531 2;斑块密度天然阔叶混交林景观类型最大(0.312 5),天然柞树林最小(0.118 3)。研究结果可以为景观尺度的森林健康近自然经营提供数据支撑。
通天河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蒋丽伟, 孟佩
2013,(3): 106-111.
摘要
(
166
)
PDF
(1067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野外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和Fragstats 3.3软件平台,基于斑块和景观两个尺度对通天河干流流域水电4组梯级开发方案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通天河干流流域景观格局总体特征为草地是优势景观类型,其次为裸地和林地。方案4对斑块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和景观水平上的格局影响最小。
雨雪冰冻灾害对江西大岗山森林水文效应的影响
王栋栋, 王兵, 刘苑秋, 刘足根, 赵广东, 邓宗富
2013,(3): 112-118.
摘要
(
204
)
PDF
(1098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江西大岗山地区的常绿阔叶林、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3种林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主要水文生态效应在雨雪冰冻灾害前(2006年)与灾害后(2010年)的变化。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常绿阔叶林、杉木林、毛竹林3种林型林内降雨量增加,相比雨雪冰冻灾害前各林型的树干径流率、穿透雨率都有所增大,截留率变小,其中阔叶林的树干径流率、穿透雨率和树冠截留率变化幅度最大,毛竹林的变化幅度最小;3种林型地上枯落物增厚和蓄积量增多,枯落物持水量和截留能力也相应增大;雨雪冰冻灾害后3种林型土壤主要水分物理性质和主要水文效应变化较小,这可能与土壤在枯落物下层未直接受到雨雪冰冻灾害破坏有关。
我国天然林现状与变化分析
蒲莹
2013,(3): 119-121.
摘要
(
247
)
PDF
(1209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1973—2008年 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对我国天然林的现状、结构变化以及需抚育的面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3—1988年,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明显减少,15年间面积减少10%,蓄积减少11%;1989—2008年,天然林面积和蓄积稳步增长,20年间面积和蓄积分别比1973年增加25%和34%。同时,林种结构变化明显,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比例大幅降低,中幼龄林面积剧增,需抚育的面积巨大,全国约3 780万hm
2
。
种子覆盖和密度对山杜英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黄素梅
2013,(3): 122-124.
摘要
(
173
)
PDF
(999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间全光播种育苗方式进行山杜英苗床种子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后苗床的覆盖方式以谷皮+塑料小拱棚的发芽率最高,达83.3%;苗木密度以株行距8cm×8cm最为适宜,合格苗产量最高,达89.48万株/hm
2
。
技术应用
巴西森林资源监测对我国的启示
徐济德, 张成程, 熬春光, 白卫国
2013,(3): 125-128.
摘要
(
159
)
PDF
(1085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述了巴西森林资源概况,介绍了森林资源监测及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以及监测结果对管理的作用,并对改进和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基于尺度推绎法的森林采伐面积和采伐量估测
党永峰
2013,(3): 129-133.
摘要
(
163
)
PDF
(1455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不同尺度的遥感影象数据估测森林采伐面积和采伐量,对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十分重要。采用尺度推绎法,对30m分辨率遥感影像、2.5~5m分辨率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相关性比较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估测森林采伐面积和采伐量,提高了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利用效率,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呼伦贝尔沙地植被变化遥感监测
白彦, 安慧君, 张红蕾, 金宇, 席青虎, 王立军
2013,(3): 134-137.
摘要
(
183
)
PDF
(1000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面实测盖度值,基于TM影像建立呼伦贝尔沙地植被覆盖度回归模型,分析了呼伦贝尔沙地2002年、2005年以及2011年3个时期沙带面积变化以及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边界扩张的趋势得以遏制,植被总体上呈现由低植被盖度向中等植被盖度转变的趋势。
面向森林资源调查应用的天绘一号数据影像融合算法评价分析
王晓晶, 王蓉, 郑团结, 李胜利, 徐苑君
2013,(3): 138-142.
摘要
(
187
)
PDF
(2806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森林资源调查需求,应用IHS变换融合、主成分变换融合、乘积变换融合和全色锐化融合等4种方法对天绘一号2m全色和10m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并应用目视判断和数学统计方法对融合后影像进行评判。结果表明:全色锐化融合地物纹理清晰,又具有较好的光谱保持能力,适合于森林资源调查应用。
县级营造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高飞, 刘波, 吴保国, 封伟
2013,(3): 143-150.
摘要
(
180
)
PDF
(1779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实现了一个适用于县级林业局的营造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营造林过程中造林作业区域选择智能化、造林模式设计专家化、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国内杨树伐根嫁接技术研究进展
吴丽娟
2013,(3): 151-155.
摘要
(
261
)
PDF
(1007KB) (
3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杨树伐根嫁接是杨树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及虫毁林等林分更新改造中一项切实可行的应用技术。在有关文献及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杨树伐根嫁接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旨在为今后有关研究和生产提供依据。
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清香木分布调查
王妍, 张超, 李昆
2013,(3): 156-160.
摘要
(
318
)
PDF
(1053KB) (
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在干热河谷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类型进行了初步踏查和统计。结果表明:清香木在云南省主要分布在干热河谷和石灰岩地区,集中分布于滇中、滇东和滇东南等地海拔1 200~2 000m的山坡、峡谷的疏林或灌丛中。在干热河谷地区常见以伴生种为主,偶见以优势种出现,常见疏序黄荆、滇榄仁群落、仙巴掌、霸王鞭群落等10个群落类型中。